崔涂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晚唐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顛沛流離,生活不得安寧。在晚唐詩人中,崔涂以其凄婉動人的風格,寫作了大量羈愁別恨之作,傷悼亂離。他的《春夕》就是一首思鄉之作,是詩人旅居湘、鄂時所作。
詩人一落筆即以飽蘸深情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春景色:春水遠去,春花凋零。“水流花謝”本無所謂感情,但詩人因鄉思以有情的眼光看待這種現象,就覺得它是無情的。這里,“水流花謝”是眼前所見,而“兩無情”則是當時心中所感。說無情,正是為了烘托詩人的思鄉之情。由于詩人思鄉之情很強烈,對自己在異地度過春天深感悲切,故而說“送盡東風過楚城”。“楚城”泛指湘鄂一帶。“送盡東風”表示度過了春天,傳達出詩人對久客異地的傷感之情。季節的轉換本來容易引起人們感情的波動,更何況長久羈留他鄉。由在異鄉送春歸而牽動的思鄉之情是這首詩的基調。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這一聯情致婉美,對仗工整,韻律諧暢,是歷來傳誦不衰的名句。這兩句說,詩人在夢中回到了萬里之外的故鄉;但夢醒后發現自己仍然客居異地,而且此時正夜闌人靜,月華如水,子規哀啼。此聯一樂一悲,相互映襯,構成了一種凄清、愁慘的氛圍,令人黯然神傷!詩人因思鄉而成夢,用夢回故鄉來突出思鄉之情。
詩的前四句以景寫情,雖然詩人沒有直接點出思鄉,但思鄉之情卻躍然紙上。后四句則直抒思鄉衷曲,感情真切,凄婉動人。
崔涂身處晚唐亂離之世,又久客巴、蜀、湘、鄂、秦、隴等地,他曾在《除夕有懷》中自稱是“孤獨異鄉人”。他在異鄉,生計無著,有志難騁,種種悲痛苦悶不時襲上心頭。“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這一聯既包涵著當時的時代特征,也有詩人個人的經歷,體現著詩人愁家憂國的情懷。這一聯賦予鄉思以更深的內涵,使這首詩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
末一聯中的“五湖煙水”暗用范蠡助勾踐滅吳后,泛舟太湖歸隱的故事。這是詩人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慰,也似是自嘲。這種墨中藏意的筆法恰切地傳達出詩人當時苦悶彷徨的心理,讀來尤覺凄楚。
這首表達詩人春夜客中思歸的詩,調子抑郁低沉,情切境深,凄婉動人。此詩以其善寫客子之愁而為人傳誦。
水流是水無情,花謝是花無情。何謂無情?明見客不得歸,而盡送春不少住,是以曰無情也。何人胸中無春怨,如此卻是怨得太無賴矣。三,是家,卻不是家,卻是夢;卻又不是夢,卻是床上客。四,是月,卻不是月,卻是鵑;卻又不是鵑,卻是一夜淚。自來寫旅懷,更無有苦于此者矣。五、六,一“動”字,一“惟”字,直是路絕心窮,更無法處。七、八,卻于更無法處之中,忽然易窮則變,變出如此十四字來,真令人一時讀之,忽地通身跳脫也。(金圣嘆《選批唐詩》)
上一篇:《春興·武元衡》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夜喜雨·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