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燕歌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詩的小序說: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痹娡黄茦犯f題的藩籬,把思婦傷別的內容放在次要位置,而用主要精力寫戰士奮不顧身的愛國精神,揭露軍中種種弊端,概括了邊塞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極豐富,卻寫得井然有序,賓主分明。荒涼凄苦的邊塞環境,如火如荼的戰爭氣氛,苦樂不均的軍中情狀,復雜微妙的戰士心理,都用他那強烈的愛國精神把它們融合在一起,繪成深廣雄渾的歷史畫卷。
詩的思想意義,不僅在于全面反映邊塞生活,更在于它深刻的批判性。有“死節從來豈顧勛”的戰士,為何“力盡關山未解圍”呢?自然得出“將非其人”的結論。妙在詩人不直說,而以“至今猶憶李將軍”終篇,雄渾蒼茫,意義深遠。一些人認為這是借思良將而諷刺張守珪(如陳沆《詩比興箋》),這不僅不能自圓其說,而且也降低了它的典型意義。這是他長期關心邊事,經過深沉的思考又結合邊塞現實,所得出的認識。
全詩28句,依次地寫出了出征、上陣、殺敵、苦斗、思親、防守、肉搏等戰爭的全過程,概括了整個邊塞戰爭,具有高度的典型意義。詩為七言古體而又多用律句,“七言古中時帶整句” (《唐詩別載》),是此詩的突出藝術特色。既激昂奔放一氣貫注,又節奏整齊,形象鮮明,更加上換韻靈活,平仄相間,整齊中見錯落,“使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磬鳴球之節”(邢昉《唐風定》)。在雄健奔放的基調中,顯出悲壯蒼涼的不同色調。詩人還廣泛地運用了對比手法,有出師時的鋪張揚厲和戰敗時的困苦凄涼對比,有士兵的效命死節與將軍的恃寵貪功對比?!皯鹗寇娗鞍胨郎?,美人帳下猶歌舞”尤為精警,在戰士浴血苦戰與將軍縱情聲色的對比中,揭示了唐軍慘敗的根本原因,不見一字褒貶而強烈愛憎卻洋溢其間。
上一篇:白居易《燕子樓(三首)》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崔國輔《王孫游》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