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渡湘江》唐詩賞析,《渡湘江》原文與注釋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①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②
【注釋】 ①遲日: 出得較晚的太陽。②京國: 京都、京城。
【鑒賞】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七絕。
作者杜審言是詩圣杜甫的祖父,生平兩次被貶官。唐中宗時曾被貶到南方極為偏遠的峰州,此詩就是他在這次流放途中寫的。全詩描寫他在渡湘江南下時,正值春臨大地,花鳥迎人,看到滔滔江水正朝著與他行進相反的方向北去,不禁想到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懷念京都,悲思愁緒,一觸而發。
首句寫因眼前的春光回憶起往昔的春游。當年春日遲遲升起,京城園林如繡,自己游目騁懷,多么心曠神怡! 但這里作者偏用了一個“悲” 字,這個悲,是今天的悲,是從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樂; 反過來也可以說,正因為想起當時的游樂,更覺得當前處境的可悲。用現在的情移于過去的境,為昔日的歡樂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傷心情。
次句從昔游的回憶寫到今春的邊愁。一般來說,鳥語花香是令人歡樂的景物,可是這些景物卻使作者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南國邊疆的途中。鳥語也好,花香也好,在他的心目中只構成了遠去邊疆的哀愁。這里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景。作者緣情寫景,因而景隨情遷。以 “花鳥” 與 “邊愁” 形成對比,是從反面來襯托邊愁。杜甫后來有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的名句,有人評說就是從其祖父這一句化出的,同樣也是反襯法。
第三句是整首詩的中心,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兩句憶昔游而悲,見花鳥成愁,以及末句為江水北流而感嘆,都因為作者貶離京城,正在南竄途中。全詩其余三句都是圍繞著這一句,從這一句生發的。但這一句還沒有點到詩題。
末句直接點出了所渡之“湘江”,而以 “水北流” 來烘托“人南竄”,也是用反襯法來加強第三句的中心內容。
全詩通篇都用反襯和對比的寫法。如今與昔的襯比、哀與樂的襯比; 以昔日對照今春、以園游對照邊愁; 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 以京城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竄對照江水北流。在七言絕句剛剛定型、開始成熟的初唐階段這種藝術特色是難能可貴的。
上一篇:《鄭谷·海棠》唐詩賞析,《海棠》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王維·渭城曲》唐詩賞析,《渭城曲》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