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寒食陸渾別業》原文與賞析
宋之問
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宋之問曾置別業(別墅)于洛陽西南之陸渾縣伊水之濱,稱為陸渾山莊或陸渾別業,公務之暇,他常前往消閑度假。山莊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靜安寧的環境,每每喚起這位宮廷詩人的山野真趣,故其詩集中有不少以陸渾山莊為題的篇什,大多寫得清新秀麗,顯示出一種遠隔塵世的純樸幽雅氣息,也表現了詩人隱藏在“志深軒冕”背后的對大自然熱愛向往的“泛詠皋壤”之情,本詩即其中久為人所傳誦的較著名的一首。
武則天執政之后,多居于東都洛陽,其近臣文士,亦常扈從隨行,詩由洛陽起筆,表明這是宋之問官居洛陽,偶回山莊時所作。“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先以洛陽的春光之盛與山中的春意來遲對襯。“花如雪”,以雪喻花,極力渲染市井繁富的洛陽滿城飛花、如雪似錦的盎然氣息,“今始發”三字,則與之相對,道出山野與鬧市之別。這既是自然氣候的不同,即山氣偏冷,花開較遲,也讓人體味出社會人事之異:京洛風塵,熱烈繁囂,而陸渾山中,則清幽得多。起筆二句,似平平道來,然已可看出詩人洋溢在心底的歡欣輕快的感情。然后,“旦別”句,與首句照應,謂朝發洛城,河橋一望,春風鼓蕩,楊柳婀娜,在交代詩人行跡的同時,著重描繪洛城風光;“夕臥”句,則承第二句而發,補敘陸渾山中離塵出世般的清幽景色。這一聯對仗工穩,“旦別”對“夕臥”,道出詩人朝發夕至的行跡;“楊柳風”、“桃李月”,則又以洛城春色與山中水濱的月色清暉相對,極富詩情畫趣;尤其一“月”字,既關合句中的夜“臥”字,又渲染出若干清寂離俗的環境氣氛。詩的前四句,娓娓敘寫,意脈回旋往復,語言互為關合照應,極富情韻。
五六兩句,以頂針手法,先重復“伊川桃李”,“正芳新”又扣第二句“今始發”,進一步描敘山中遲來的春色。然后,“寒食”句回應詩題。清明寒食節,能夠遠離京洛塵世的喧囂,在自家別墅中度過春夜,當然很使人舒心暢快,更何況還有酒助興呢?這兩句寫出了寒食山中春夜迷人景色,和詩人此刻舉杯暢飲、毫無拘礙的自我形象。詩至此全是寫景抒懷,其景清雅,其情怡然,似有田園牧歌風味。只是末二句“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頗給人以“剎風景”之感。“酣歌”承前“酒復春”而來,詩人假言老農(野老),實以“太平人”自居,執酒酣歌,充分享受著公余閑暇之歡愉,同時也沒有忘卻歌功頌德。歡呼天下太平安逸,此固然道出唐世自貞觀以降百年來天下繁富之事實,不可謂粉飾,但以武則天比堯舜,就頗有阿諛之嫌而透露出宋之問宮廷詩人的本色。
總的說來,本詩算是成功之作。前四句處處圍繞洛陽與陸渾山中落筆,寫洛陽的花團錦簇,楊柳婀娜,目的是比襯欣賞山中明月清暉、桃李花發的幽雅,充滿詩情畫意;在寫景的同時,交代行蹤,道出心境,語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極強,顯示出宋之問高超的文學素養。后四句在前面山中景色描繪渲染的基礎之上,主要發抒詩人一旦擺脫京洛淄塵,回到山野田園的歡欣之情。本詩雖以歌詠當政收束全篇,有美中不足之憾,但通覽全詩,風格清秀,語言輕松自然,與宋之問集中大量刻板冗滯的奉和應制詩比起來,實可使人耳目一新。
上一篇:《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盧綸·山店》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