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居一室,盡日見空林。
得道輕年暮,安禪愛夜深。
東西皆是夢,存沒豈關(guān)心。
唯羨諸童子,持經(jīng)在竹陰。
這是詩人寓居長安時所作?!盎矢κ逃?,即皇甫冉,“大歷十才子”之一,與李端交游甚密?!拔┮弧保朔ㄌ?。
“焚香居一室,盡日見空林?!遍_篇擒題,從惟一上人禪房著筆,通過描寫禪房位置,表現(xiàn)惟一上人高雅清凈的生活。室內(nèi),香霧裊裊,靜謐安寧; 室外,樹木叢生,空無人跡。詩人以 “居”、“見”這兩個動詞,將禪師與四周寂靜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再現(xiàn)了禪師終日焚香靜坐、目對空林的閑雅神態(tài)。“得道輕年暮,安禪愛夜深?!睆奈┮簧先硕U心著筆,揭示了忘卻物我、空寂虛無的心境?!澳昴骸?,即歲暮。一年將盡,這是一個令世人傷感的季節(jié),“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薄懊隙帤庵粒憋L何慘栗。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古詩十九首》) 但對安禪得道的禪師來說,時序變化卻不能在他心中翻起波瀾?!额D悟入道要門論》說: “心無起滅,對境寂然。一切時中畢竟空寂,即是常不離佛?!本褪钦f,悟道之人心??占?,無所掛礙,何在意于春去秋來、歲月匆匆呢? “安禪”句,是對 “得道”境界的補充。禪定之中,不僅對時序遞變毫不動心,而且對白晝和黑夜也情感一致?!皭邸保@是詩人的情感,是他對禪師心境的一種推測,并不是禪師真的在禪定中還喜愛黑夜,因為禪定之中,情景皆空,更無什么愛惡之感。詩人其所以說禪師“愛夜深”,是相對于凡俗之人 “愁多知之長”的悲而言的。三、四句看似贊美禪師,但事事關(guān)合塵世,將俗人的煩惱與禪界的超邁進行對照,禪理之中包含著對人世的厭倦和失望,逗起下二句。
“東西皆是夢,存沒豈關(guān)心?!?緊承空寂虛無的禪境,由贊禪師轉(zhuǎn)寫詩人自己,表達他對人生的體驗。“東西”,此指東西漂蕩、生活無定。“存沒”,指死亡,即宋玉所感嘆的“歲忽忽而遒盡兮,恐余壽之弗將?!?《九辨》)詩人通過參禪,悟到了真源,對人世的一切都看空了,人生不過是一場夢幻,生死存亡又何足牽掛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說: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敝蒙碓诙U境中的詩人正是沉浸于這種泯滅生死、物我的佛光中,仿佛悟到了永恒,看到了人生苦海的彼岸。“唯羨諸童子,持經(jīng)在竹陰?!边@便是他理想的歸宿。
全詩雖以言禪為主,但禪理悟境中卻包含了作者強烈的感情活動。盡管詩人力圖用一種輕松灑脫的情調(diào)來抒發(fā)他對悟境的追求,但俗界的人格卻因此反襯得更加充分。此詩妙處即在于將凡俗與超脫這兩種心理摻雜起來,層次多變,筆調(diào)和婉,含蓄深厚。
上一篇:禪詩《同樸翁登臥龍山》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