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
畫史從來不畫風,我于難處奪天工。
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
李方膺(1696—1755),清畫家。字虬仲,號晴江、秋池、 抑園等。 江蘇南通人。 歷任樂安、 蘭山、 潛山、 合肥知縣, 或因開倉賑災而得罪上司, 或因梗直傲岸而被劾去職, 甚至坐牢。 罷官后寓居南京借園, 常往來揚州, 以賣畫為生。 善畫花卉、 蟲魚, 間作山水、 人物, 尤長于寫梅, 筆墨豪放, 縱橫跌宕, 不拘成法, 意在青藤 (徐渭) 白陽 (陳淳) 之間。 為“揚州八怪”之一。 傳世畫作有 《游魚圖》、 《瀟湘風竹圖》、《百花蘭瑞圖》、 《墨松圖》 、 《墨梅圖卷》 、 《畫菊》 、《梅花圖》 、 《四季花卉圖》等。
《瀟湘風竹圖》 畫一方丑石, 幾竿湘竹, 竹梢彎曲, 竹葉向一個方向飄動, 顯示出狂風大作的情景。
題畫詩是說, 據畫史來看, 畫家從來只畫靜竹而不畫風竹, 我偏要從難處著手去畫, 并要巧奪天工。 請看我所畫的尺幅之大的 《瀟湘風竹圖》, 仿佛聽到滿耳的叮咚詩, 就好像大風吹刮千萬件中空的玉器所發出的聲音一樣。
“滿耳丁東萬玉空”一句, 通過象聲詞和比喻, 把狂風刮竹的聲音, 極具體地摹寫出來, 補充了繪畫的不足, 成為點睛之筆。
李方膺畫風竹是有深刻寓意的, 他在另一首 《題〈風竹圖〉詩》 中寫道:
波濤宦海幾飄蓬, 種竹關門學畫工。
自笑一身渾是膽, 揮毫依舊愛狂風。
他當地方官三十年, 遭受到幾次沉重的打擊。 雍正八年(1730)他在樂安知縣任上, 因開倉賑災來不及請示上司, 而受到彈劾。雍正十年 (1732)他在蘭山知縣任上, 總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開荒,官員們乘機勒索鄉民,他堅決抵制,竟被投進監獄,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后是乾隆十四年(1749)在合肥知縣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貪贓枉法”的罪名而罷官。凡此種種,就是他所說的“波濤宦海幾飄蓬”。官場太黑暗了,他便棄官去學畫竹,當了“畫工”,他的性格依然未變, “自笑一身渾是膽”,蔑視傳統,蔑視權威,愛畫狂風,以此寄托自己與惡劣環境堅決斗爭的不屈精神。在李方膺的筆下,狂風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這僅是畫家性格的一個方面,體現了他跟惡勢力斗爭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對下層人民的關懷和同情,則促使他筆下的風化為使萬物欣欣向榮的春風,使勞苦大眾得到溫暖的和風。他在《題畫梅》詩中寫道: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他希望天風把可愛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戶,讓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讓家家戶戶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這天風便是與狂風完全不同的暖風、和風。由此可見,李方膺的愛寫風畫風,正是他鮮明個性的充分體現。
上一篇:《題瀟湘風竹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燕子磯圖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