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潯陽江水抱城流①,庾亮曾經此夜游②。
亦是新涼當八月③,遂教高會邁千秋④。
風騷接席無今古⑤,喬梓凌云富倡酬⑥。
杰閣共傳題句好,飛揚興不減南樓⑦。
【注釋】
①潯陽:長江在江西九江以北的一段。②庾亮(289—340):東晉潁川鄢陵人,字元規,好老莊,善談論。《晉書》有傳。③當:正值。④高會:盛大宴會。邁,超過,超越。⑤風騷:泛指詩文。⑥喬梓:指父子。⑦興:興致。南樓:亦稱“玩月樓”,在湖北鄂城縣南。《世說新語·容止》:“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
【評說】
本詩選自李佳繼昌《左庵一得》。
王?(1645—1707后),初名丐,字東郭,后更名?,字安節,祖籍秀水(今浙江嘉興),居江寧(今江蘇南京)。為清初山水畫家龔賢弟子,山水、人物以及松石巨幅,無不精研兼擅。又擅冶英刻竹。《芥子園畫傳》之《山水譜》出其手筆,流行于世,影響甚廣。
《潯陽江樓圖》為王?早年的作品,其署款云:“丁巳中秋畫并題”,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時正值王?在九江,參與當地名士的文酒之會。?性喜結交,時人有語曰:“天下熱客王安節”,在這首詩中也有所反映。
庾亮所登南樓本在湖北,后江州州治移至潯陽,好事者遂于潯陽建樓,名曰“庾公樓”,白居易有詩云:“潯陽欲到思無窮,庾亮樓南湓口東。”蓋承誤已久。本詩借此名不符實的庾公“南樓”比況眼前宴會。時值八月中秋,文林名士聚會南樓,面對潯陽江面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不禁詩興大作,父子友朋共同倡酬,神彩飛揚,興致絕不會遜色于當日庾公,甚至可直追古人,超邁千秋。如此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正所謂“四美具”,畫家遂作畫題詩,記下這次空前的盛況。這首詩在構圖布局上頗費匠心,《潯陽江樓》一圖以水面居多,僅在左下角畫半堵城樓,右下角寫一段江岸山石及泊岸桅帆,中部及上部一片空白,意境曠遠開闊,確有浩渺之感。但如若僅此而已,則畫面容易失衡,所以畫家將題詩及跋語充補右上方空白,中部則幾點帆影,以造成對比與平衡,使構圖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奇而正,變而穩。
上一篇:《題洗硯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漁樂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