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嚙蠶驚雨過,殘葉怪云空。
足食方足用,當知飼養功。
這是沈周題在孫艾《蠶桑圖》上的一首五絕。孫艾(生卒年不詳),明畫家。字世節,號西川翁,江蘇常熟人。沈周弟子,工詩畫,山水宗黃公望,王蒙,花卉寫生學錢眩曾為沈周寫照。傳世作品有《木棉圖》、 《蠶桑圖》。
此圖畫一桑樹折枝,上有十幾片大小不等的桑葉,三條大蠶正伏在三片大葉上吃食,桑葉已有大塊缺損,顯示蠶兒正處于“上山”作繭前夕,正在猛食階段。此圖用筆精細,形象逼真。
題畫詩首句形容蠶兒進入猛食階段時嚙食桑葉的聲音“颯颯颯”地像一陣驟雨經過。次句則形容蠶兒食殘的桑葉像天上的怪云那樣奇形怪狀,邊上有很多不規則的空缺。這兩句詩從聽覺與視覺兩個不同的角度描繪了畫境,補充了畫意,為下文的議論預立地步。
詩的三、四句是說,只有讓蠶兒吃足桑葉,它才能吐出高質量的絲供人使用,可你知道養蠶者是多么辛苦,他們的功績有多大啊!
沈周對他的學生創作此畫的用意是體察入微的,他在孫艾的另一幅《木棉圖》上跋云: “世節生紙寫生, 前人亦少為之,甚得舜舉(指元畫家錢選)天機流動之妙。觀其《蠶桑》、《木棉》二紙,尤可駭矚,且非泛泛草木所比,蓋寓意用世。世節讀書負用,于是乎亦可見矣。”至此,孫艾關心民生疾苦之情,被闡發無遺。
上一篇:《題草亭詩意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蠶桑圖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