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王命《難老泉》原文與賞析
戴王命
懸甕山前別有天,滔滔活水幾經年?
古今多少興亡事,天地同流難老泉。
難老泉所在的晉祠,是太原最著名的游覽區。來太原的人若不去晉祠,猶如來中國觀光的人不去看長城,終不免有點遺憾。晉祠是唐叔虞的祠堂,可觀之處甚多: 殿宇橋梁的獨特結構,雕塑壁畫的精湛技藝,倚山傍水的奇特景致,尤其是那眼滔滔汩汩,長流不衰,被譽為“晉陽第一泉”的難老泉,更使游人樂而忘返。故歷代人筆下的晉祠,無論從哪個角度著眼,很少有人不涉及難老泉。大詩人李白游覽了太原之后曾寫道:“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清人戴王命這首詩,則干脆將晉祠眾多的風景一筆帶過,專寫“難老泉”一景,真可謂慧眼獨具,抓住了關鍵。“懸甕山前別有天”一句,先從大背景寫起,點出了難老泉所處的具體位置。錦遮繡障的懸甕山前,別有一番天地,難老泉就在此勝景中。此句中的“別有天”三字,莫做等閑文字讀之,晉祠的亭臺樓榭、廟宇浮屠、魚沼飛梁、湖光山影以及周柏唐槐等均在其中。片言明百意,概括力極強。若再進一步涵詠,作者游晉祠時的驚喜心情,也可于字里行間得之。接下去,作者開始描寫難老泉,按照一般慣例,該竭力刻畫難老泉泉水的甘甜凜冽,清澈見底,蝶舞水上,魚戲水中了。若果真這樣寫下去,不唯絕句這種形式不充許,亦會落入窠臼,成為俗不可耐的作品。戴王命深諳于此,故而他將難老泉眾多風姿輕輕宕開,緊緊扣住泉名中的“難老”二字。全詩中,真正正面描繪泉水的僅僅是第二句中的“滔滔活水”四字。由于作者苦心經營,于“滔滔”之后不避重復再綴以“活”字,故把泉水噴涌而出、洶涌流去的動態美傳神地表現出來。更可稱道者,作者在“滔滔活水幾經年”一句中,化用《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典,非常巧妙自然地由寫眼前的泉水轉入對歷史的回憶,遂有“古今多少興亡事”這一含義深刻的喟嘆。難老泉誕生在何年何世,這無法深究也沒有必要去深究,幾千或者幾萬年以來,它不分晝夜,長流不息。其間世事的變遷,朝代的興亡,滄海桑田,難以詳說。擇其大端: 唐高祖太原興兵之時,禱于晉祠; 英主李世民定天下之后,又于晉祠勒碑,大唐三百年江山何其盛哉! 后晉石敬瑭盤踞太原,認契丹國君為父,自己甘當兒皇帝,甚至割讓幽薊十六州給契丹,又是何等的恥辱! 即使以作者戴王命所處的清代來說,更是景況愈下,大不如前,漢唐時的泱泱大國,不得不呻吟于異族的鐵蹄之下,這又是怎樣一種悲哀!“人生有情淚沾臆” (杜甫語),而泉水不管興亡恨。在詩的結尾,作者寫道:“天地同流難老泉。”難老泉曾經長流千古,難老泉還將與天地同壽,萬世如斯,可是人世間還要演出多少悲劇、喜劇和悲喜參半的鬧劇呢?
這首詩,專寫難老泉而又不著意刻畫難老泉,不著意刻畫難老泉卻又時時處處無不關連著難老泉。短短四句中,虛寫與實寫相結合,高度概括與細膩描寫相結合,眼前的景物與歷史的回顧相結合,言簡意豐,含義深刻,在描寫晉祠的眾多作品中是別具一格的。
上一篇:歸莊《錦堂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賀鑄《青玉案》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