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晁同年九日見寄》言情贈友詩歌
仰看鸞鵠刺天飛,富貴功名老不思。
病馬已無千里志②,騷人長負一秋悲③。
古來重九皆如此,別后西湖付與誰?
遣子窮愁天有意,吳中山水要好詩。
此詩為酬答友人之作。開首兩句直截了當地表明了作者對功名富貴的厭倦心理。“鸞鵠”在這里比喻那些熱衷于功名進取的人。“刺”字在這里用得極為形象、生動、傳神。作者對這種人采取蔑視的態度,故言“仰看”。其實,蘇軾年輕時代也是功名富貴的熱烈追求者,到此時他已逾不惑之年,屢遭挫折,歷盡坎坷,對功名追求的執著程度已經減弱。在統治階級內部斗爭中沖撞得遍體鱗傷,故第三句用“病馬”自況。言雖為千里馬,但臥病槽櫪,空有千里之志, 只有一腔失意的悲憤了。 第四句用“秋”來形容此時的心境。 古代文人自宋玉始,多以“悲秋”來表達自己失意后落魄凄涼的境況。秋天那種簫條冷落的氣象的確能夠形象地表現人們悲涼的心境。一個“長”字加深了悲的程度。第五、六句為惜別之詞,言古往今來重九日都是聚少離多,悲多歡少,不必為此而悲傷。但友人一去,則無人與之共賞西湖美景。美景虛設,縱有千種風情,無人與之共語,豈不令人惆悵。末兩句為相慰之詞,晁同年既然違法待審、窮愁在即,但“詩窮而后工”,仕途失意,文場卻會揚名的,所以這個遭際大概是老天有意而設的吧!
這首詩語言樸素,用典不多,運用比喻,恰當貼切。紀昀評此詩“沉著排宕”,確為精到之見。
注釋
①晁端彥字美叔,他和蘇軾是“同年” (同科應試考取出身的) ,有文名,擅書法。時任兩浙刑獄提點官,因違法私下參加西湖妓宴,熙寧九年 (1076)被解任遞赴潤州受審。重陽日,有詩寄作者,這是作者自密州和他的詩。②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詩: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反其意。③騷人: 詩人,此句引用宋玉《九辯》 “悲哉,秋之為氣也”,“皇天乎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凜秋”之意。
上一篇:《吳歌二首》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詠織女詩》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