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詠荊軻》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燕丹善養士2,志在報強嬴3。招集百夫良4, 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5,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6,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7,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 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8,豪主正征營9。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10。
其人雖已沒, 千載有余情。
【注釋】
1.這詩大約是晚年的作品。
2.燕丹:即燕太子丹。士:指春秋戰國時諸侯所養的門客。
3.嬴:秦王姓嬴氏。報:報仇。燕丹原在秦國作人質,秦王待他不好,逃回燕國, 立志報仇。
4.百夫良:百里選一的杰出人物,這里指勇士。
5.死知己:為知己者死。
6.素: 白色。廣陌:大道。
7.漸離:高漸離,燕人,荊軻好友,善擊筑。筑:古代樂器名,形似箏, 十三弦,用竹敲奏。
8.圖窮:所獻的地圖展開到盡頭。事:行刺之事。自至: 自然就出現了。
9.豪主:指秦王。征營:受驚發楞。征:通怔。
10.“惜哉”句:《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劍術不佳,曾與衛國劍客蓋聶論劍,不稱蓋意。也曾與魯勾踐相遇過。荊軻死后,勾踐曾惋惜地說:“嗟呼惜哉!其不講于刺劍之術也。“疏”,疏陋。
今譯
當年的燕太子丹,
養士千百,仍不嫌其多。
志在抱仇血恥,
對手是強大的秦國。
招募到許多“百里挑一”的猛士,
歲暮時,更得到千載留名的荊軻。
“士為知己者死”呵!
荊軻仗劍辭別——
辭別了燕國的京城。
白色的駿馬呵。
在燕國邊境
那蕭瑟的田野上悲鳴,
太子丹和眾多賓客,
也身著素裝慷慨送行。
勇士荊軻呵,
怒發直沖冠頂,
浩氣沖拂著長纓。
就在那易水河邊,
舉行了訣別的
餞行——
四座都是群英。
高漸離擊筑,
悲壯——
伴著河水淙淙。
宋意唱出了
響遏行云的歌聲。
哀風蕭蕭呵,從易水河上消逝,
波濤涌動呵,寒氣頓生。
商調的樂曲呵,
似是淚水在流淌,
忽然變成了激昂的語調,
使天地變色,熱血奔涌。
他何嘗不知,此一去,
就是最后的時刻,
但這一刻,也使他
得到了永恒。
登上飛馳的驛車,
向著那秦國的方向飛走,
他再也不曾眷戀回首。
路程遙遙呵!
豪邁正氣充溢著
他的心頭;
逶逶迤迤呵!
經過了一個個城頭,
告別了一個個隘口。
當燕國地圖打開的時候,
現出了鋒利的匕首,
那飛揚跋扈的秦王政呵,
繞著梁柱疾走,
事后仍然惶恐不安
良久, 良久……
可惜呵,荊軻的劍術
精湛不夠,
遂便千載奇功,
化為烏有。
英雄荊軻雖然早已死去,
他的精神
卻留傳千載之后。
上一篇: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