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火焰山》原文與賞析
陳誠
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
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
火焰山是新疆吐魯番市以東的一帶山脈,東西走向長100公里,最高峰在勝金口附近,海拔851米。按理這只是一座普通的山,然而它卻以那赤褐色的砂巖構成的云煙繚繞、如野火燒空的壯觀景色而引人注目,因而有“火焰山”之名。圍繞著這種天然的美景,整個吐魯番盆地自漢唐以來還留下了不少人文古跡,并且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西游記》中孫悟空三借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煽滅“八百里火焰”的故事也是以唐玄奘西天取經途經火焰山的素材創造出來的。因此,歷代游客西駕絲路時,無不以親睹烈焰騰騰的火焰山為榮,同時也留下了不少歌詠這一神奇勝景的佳章秀句。陳誠的《火焰山》七絕便正是這樣一道詩篇。
“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詩的開頭便以夸張的筆法描繪出遠觀火焰山時不同尋常的感受。詩人在《西域行程記》中曾描寫:“ (火焰) 山青紅如火焰,名火焰山。”到了詩中,這青紅相雜的山色便儼然大火焚燒時的青煙繚繞中夾雜著的熊熊火舌,那熾熱的氣流滾滾上升,與天相接,燒遍了整個天空。這兩句詩與唐人岑參的“赤焰燒虜云,炎氛蒸塞空”(《經火山》) 有異曲同工之妙。岑參的詩是以對仗的筆致寫這西域邊地火山炎熱如火的景況。而陳誠的詩卻是以先聲奪人的筆調,直截了當地在開篇突兀而出一片烈焰騰升、大火燒空的場面來震懾人心,使讀者只覺一股焚風撲面而來,氣勢壓人。細細品味,才回過神來,感覺到他是在以大火烈焰比喻一座已然死寂的火山。
“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接著的三、四兩句,詩人又從經行山下所得的感受來歌詠火焰山。祁韻士在《萬里行程論》中記載:“勝金口,土石夾雜而生,色皆赤,壁立千尋,土人呼為火焰山。其地奇熱殊常,不可耐,至閉人呼吸氣,雖夜靜亦然,往往行至中途有暍 (ye中暑) 死者。”由這段描述可見火焰山并不僅僅是因為此山石色如火而得名,更因為山前的溫度也確實高于他處而成名。這是在日照強烈的西北沙漠地帶形成的自然高溫,再加上吐魯番盆地凹陷其中,熱量難以散發,就形成了這一地帶晝夜高溫的現象。詩人是在仲春季節經過火焰山下的,他便以“春光未半渾如夏”的感受生動地記下了火焰山炎熱難耐的氣候特點,最后緊跟一句“誰道西方有祝融?”以反詰的語氣收束短詩。祝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火之神。詩人在這里以火神襯托火山,意思是火焰山的春日尚且炎熱如夏,它本身便是一座火神之山,哪兒還會有什么西方的祝融神呢?
這首小詩,言簡意賅,從遠觀與近行兩個角度描繪火焰山,以夸張與反襯兩種手法贊美火焰山,充分地展示了火焰山富有神奇色彩的壯觀景致。
上一篇:岑參《火山云歌送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袁宏道《靈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