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雍《劍閣雜詩(八首)》原文與賞析
盧雍
大劍山
崖峻溪壑深,林密徑路窄。
關重白日開,一夫萬人敵。
小劍山
崖壑大如劍,僅見一線天!
草莽蛇虎窟,行人敢攀緣?
文焰堂
蜀道天下雄,劍閣天下壯。
兩篇雄萬古,夜夜光焰放。
思賢樓
四賢生異代,高祠重劍門。
后人思賢心,不系此樓存。
龍 崖
寒流滴崖前,濕云迷洞口。
自是神龍宅,豈曰逋逃藪?
石牛道
蜀國利金牛,五丁鑿山道。
道通取滅亡,金石信非寶。
志公寺
古寺今荒涼,禪師修道處。
深山虎豹多,凡僧不敢住。
梁山寺
括提劍峰頂,險絕四無鄰。
仙臺夜光發,不見煉丹人。
我國古代詩歌中有一種組詩的寫法。就是詩人在歌詠同一地區或同一園林的山川風景、名勝古跡時,在總題下另列小題,用同一體裁(律詩或絕句、五言或七言)分別抒寫,匯合起來能反映出這一地區或園林的概貌,以避免層次復疊、敘述不清的弊病。盧雍的《劍閣雜詩》,即為歌詠劍閣附近山川風物的組詩。
劍閣,也稱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東北大劍山、小劍山之間,相傳為蜀漢諸葛亮所修筑,是四川和陜西間往來的主要通道,軍事上攻防的要地。《水經·漾水注》說:“又東南逕小劍戍北,西去大劍三十里,連山絕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也。”由于劍閣險要,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有大量歌詠。唐岑參有《入劍門作寄杜楊二郎中,時二公并為杜元帥 (鴻漸) 判官》詩,宋代陸游瓣香岑參,乾道八年 (1172) 自漢中赴成都經劍閣時,作有《劍南道中遇微雨》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使峻險的的劍閣添上了詩情畫意。詩文中也多有以劍閣之險作鑒戒的,著名的如晉人張載的《劍閣銘》。
《劍閣雜詩》共八首,詩人采用的是五言絕句體裁,短小精悍,文字淺顯,詩意清新,所詠風物,多有前人筆墨較少涉及的,當為詩人官四川按察使時游歷目擊。
《大劍山》,一名劍門山,在今四川劍閣縣北。《華陽國志》:“武侯相蜀,鑿石架空,始為飛閣,以通行道。”詩寫大劍山山高溪深,林密路窄,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重”,重要、謹慎的意思,說劍門關只在白天開啟,放人通行,關一閉無法通過。
《小劍山》,南距大劍山三十里,兩山峰巒起伏,萬仞摩天,峭壁中斷處,兩崖相對如門戶,山崖仿佛為利劍劈開,行人通過,只能見到兩峰間高處的一線天光。詩實際也寫劍閣之險,狹徑窄小如劍劈,山巒間草木叢生,野獸出沒,行人不敢攀登。“草莽蛇虎”,既是寫自然物,也有喻路上不安全的意思。
《文焰堂》,文焰堂是宋人在劍閣上建立的祀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的祠堂,有碑記說:“按劍門題詩以李白、子靈 (杜甫字) 為重,而世未有并祠之者,會從李參議壁所得所賜阜陵御書《蜀道難》,又從李左史得趙忠定汝愚大書《劍門》詩,因建祠刻二詩于側,榜其堂曰文焰,取韓退之(愈) 之詩語也。”詩中的“蜀道天下難”,即取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意;“劍閣天下壯”,是杜甫《劍閣》詩中的詩句,所以說“兩篇雄萬古”。唐韓愈《調張籍》詩有“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之句,堂以此得名,詩中末句“夜夜光焰放”亦取韓愈詩意。
《思賢樓》,思賢樓亦為宋人所建,據《方輿勝覽》載: 在水門上,其上祀晉張載,唐李白、杜甫、柳宗元像。祀柳宗元,當亦因他作有《劍門銘》的緣故。詩說這四位賢人雖然生不同時,但他們的祠堂能增加劍閣的威重。由于四賢樓在明代已毀圯,所以詩人又說后代人思慕賢人的心意,不會因樓已毀圯而喪失。
《龍崖》,龍崖在劍閣縣北七十里,崖壁層疊蜿蜒如龍盤,崖下有洞穴,可容百人。有宋人磨崖刻隸書“龍崖”二字。相傳唐末蜀王建未稱王時,嘗為盜逃亡,曾躲藏此洞穴中,所以詩說“自是神龍宅,豈曰逋逃藪”。“龍”是古代帝王的象征,王建后據蜀稱帝,因說“神龍”。“逋逃藪”,藏納逃亡人的地方。“藪”,人或物聚集之處。
《石牛道》,即劍閣道,相傳劍閣本無通道,為五丁力士所開。《水經·沔水注》:“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司馬錯、張儀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詩即詠此故事,慨嘆蜀王因愛金石而滅亡。“金牛”,指能糞金的石牛。“信”,確實。
《志公寺》,志公寺一名志公院。志公,指六朝時梁代高僧寶志,俗姓朱。因他能預言未來,行蹤飄忽,梁武帝敬事之,呼為志公。相傳寶志曾在劍門山建寺修道,詩說深山野嶺,野獸出沒,只有像寶志那樣有佛法的高僧才能定居,一般的和尚是不敢住下的。
《梁山寺》,大劍山古名高梁山,《太平御覽》卷四四引 《江源記》說:“南浦郡高梁山,尾東跨江,西首劍閣,東西數千里,山嶺長峻,其峰崔嵬。于蜀市望之,若長云垂天。一日行之,乃極其頂。俯視眾山,泯若平原。《劍閣銘》所謂‘巖巖梁山,積石峨峨’,即述此也。”梁山寺在大劍山頂巔,宋蘇軾《南行錄》詩有“飛檐如劍寺”之句,自注:“出劍門東望有一寺山巔,樓閣隱隱可見。”詩即寫梁山寺的險絕無鄰。“夜光”,又名圣燈、神燈,是經常出現在山谷間夜間發光的物理現象。據宋范成大《吳船錄》 記載,蜀地深山中多有此現象,并說:“圣燈所至都有,說者不能堅決,或云古人所藏丹藥之光,或謂草木之靈者有光,或又以謂龍神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則以為仙圣之所設化也。”“仙臺夜光發,不見煉丹人”,亦系詩人見山頂寺畔發光而生的設想。“煉丹人”,古代方術之士煉丹藥,以為服之可長生不老。
上一篇:杜甫《劍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張載《劍閣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