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又旦·牽纜詞》原文賞析
昴畢西橫夜猶暗,官船催夫牽錦纜。石尤風高霜滿河,欲行未行徒蹉跎。天明前村雞下樹,五里八里已為多。橐中糇糧早已盡,前途尚遠饑如何!生來不合水邊住,負擔欲問山中路。山家奉令獵黃羆,正是昨宵牽纜時。
在封建時代的勞苦大眾中,纖夫的命運特悲慘。唐宋以來不少詩人都寫過纖夫苦,而王又旦的《牽纜詞》和前人之作比較起來,仍有特色。
全詩可以分兩部分。前八句為一部分,寫纖夫勞動的繁重和生活的艱苦。詩人不是采用概述的方式,而是通過從大清早到黎明纖夫拉船的具體活動來反映的。“昴”“畢”是二十八宿西方七星中的兩個星名,此二星當空,天尚未明。故一起即云“昴畢西橫夜猶暗”,這么早,官船就要出發了。古代沒有機動船,船行主要靠人力拉纜繩。“錦纜”名稱雖好,實際上多用篾條編成,謂之纖藤。行船最怕遇到逆風即“石尤風”,纖夫們恰好遇上了。在天氣炎熱的季節拉纖很苦,嚴冬季節,那滋味就更難受了,有時踏著冰霜,走一步也很艱難。“石尤風高霜滿河,欲行未行徒蹉跎”,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蹉跎”到什么程度呢?詩中說,拉到“天明前村雞下樹”,少說也有兩三個時辰吧,而“五里八里已為多”,平均一小時(半個時辰)還行不到三里,而拉纖就得有這個耐勁兒。宋楊萬里《竹枝歌》寫道:“莫笑樓船不解行,識儂號令聽儂聲。一人唱了千人和,又得蹉前五里程。”可見蹉程五里也不簡單。最麻煩的是,正需要填飽肚皮補充精力的時候,“橐中糇糧早已盡”。官家連飲食也不能供給,“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行嗎?“前途尚遠饑如何!”詩人只能以一聲悲嘆綰結。誠如李白所寫: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生活就這么苦,而勞役又那么重。這一段將纖夫的悲哀寫得入木三分了。
末四句撇開眼前情事,通過纖夫的心理活動,由此及彼,連類而及山家獵戶服役之苦。這就使得此詩的主題超越了《牽纜詞》的題面,而上升到對徭役剝削的控訴,詩的新意也就出在這里。“生來不合水邊住,負擔欲問山中路”,纖夫怨極,恨不得離開生長的水邊,而上山尋找生路,殊不知“天下烏鴉一般黑”,船家受到的壓迫奴役,山家一樣也受到了。詩人構思最妙處,是把山家被官府驅使狩羆的時間,就安排在纖夫奉命出發之昨宵。“山家奉令獵黃羆,正是昨宵牽纜時”!看來如果去“水”就“山”,也不過是離得龍潭,又落虎穴而已。纖夫雖有“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的主觀愿望,然而現實中哪有什么樂土呢?還是拼命拉纖吧。聯想到杜甫所說:“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垂老別》)柳宗元所說:“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說》)此詩的結尾,實有悠悠不盡之恨。
上一篇:古詩《王曇·焦山夜泊》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厲鶚·理安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