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一首描繪景物宜人的寒食節(jié)時京城長安風(fēng)光的佳作。
“春城無處不飛花”,開篇便洋溢著春天的氣息,以“無”、“不”的雙重否定形式,增強了表達效果,整個畫面頓時開闊起來,而“飛”字,則使畫面有動感,描繪出了春天優(yōu)美的旋律,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海中。“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則緊接首句,點明具體的時節(jié)和地點,東風(fēng)吹拂下的依依垂柳,是皇城長安特有的景色,“東風(fēng)”一詞,又照應(yīng)了首句的“飛花”。淡淡的幾筆勾勒,展現(xiàn)出長安城姹紫嫣紅、柳絮飛舞的暮春氣象,為古樸、凝重的古城,添了幾筆春意。
三、四兩句,筆鋒集中描寫日暮時分的長安城景象,寒食節(jié)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皇帝許可,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戚寵臣也可享有此特權(quán)。日暮,夜色已漸漸降臨,正是華燈初上的時刻,但由于寒食例行禁火,平時燈火璀燦的京城,便顯得格外黝黑、深邃。很快,人們終于看到了光明,首先是皇宮,然后是經(jīng)皇帝特許的“五侯”,也可以恩準點燭,但是火種必須由宮廷傳出,一個“傳”字,帶有一種連續(xù)的動態(tài),仿佛使人望見燭火的星星點點,一直到漸遠漸無窮,為寧靜的長安城添上了朦朦朧朧的色彩。“輕煙散入”四字,生動地描繪出一幅中官走馬傳燭圖,雖既未寫馬,也未寫人,但那裊裊的輕煙,使人恍然嗅到了燭煙的氣味,聽到了馬蹄聲,看到了在夜空中象流星飄拂的燭火。同時對中唐社會“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封建特權(quán),通過散入“五侯”家的描繪,達到了微諷的效果。
這是一首精妙的絕句,時空跳躍頗大,從白天寫到夜晚,從繁花似錦的春景,寫到寧靜如謐的夜景,勾勒出了長安城的春日全貌。整首詩還富有一種跳躍的動感,而這種動感與寧靜的長安城結(jié)合起來,便具有動靜結(jié)合的效果,寧靜的長安城襯上星星點點的燭光,便顯得格外深邃、悠遠,使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宣府逢立秋·清·計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寒食·宋·王禹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