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燕歌行》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漢家煙塵在東北2,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3,天子非常賜顏色4。
摐金伐鼓下榆關5,旌旆逶迤碣石間6。
校尉羽書飛瀚海7,單于獵火照狼山8。
山川蕭條極邊土9,胡騎憑陵雜風雨10。
戰士軍前半死生11,美人帳下猶歌舞12。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13,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14。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搖那可度15,絕域蒼茫更何有16?
殺氣三時作陣云17,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18,死節從來豈顧勛19。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20。
【注釋】
1.燕歌行:樂府《相和歌·平調曲》名。原序云:“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張公:指幽州節度使張守圭,開元二十三年拜為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開元二十五年曾破奚丹,二十六年部將趙堪等假借張守圭之命,使平盧軍使烏知義擊叛奚余黨于潢水之北,先勝后敗。守圭隱瞞敗狀而妄奏功,事泄,貶括州刺史。這首詩就是有感于張守圭宮中之事而作的,但又是泛寫一般邊塞戰爭。詩里描寫了戰爭的艱苦、歌頌了士卒的勇敢,也揭示了他們思念家鄉的痛苦心情。同時對于將帥驕逸不恤士卒也深有諷刺。
2.漢家:漢朝,這里借指唐。下句“漢將”同。煙塵,指邊疆的軍情。
3.橫行:馳騁奮戰,無所阻攔的意思。《史記·樊噲傳》:“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
4.賜顏色:給面子,賜予光彩的意思。
5.摐(音chuang):擊打。金:指鉦,行軍時用來節止步伐。伐:敲打。榆關:即山海關。
6.旌旆:指軍中的各種旗幟。逶迤:宛延綿長的樣子。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
7.“校尉”句:校尉,武官名,位次于將軍。羽書,緊急的文書。瀚海,指今蒙古大沙漠。這句話是說校尉又從瀚海方面急忙地傳來警報。
8.單于:匈奴部族首領的稱號,此指突厥的首領,唐時突厥屬單于都護府。獵火:打獵時燃起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在出征前,往往舉行大規模的校獵,作為演習。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內蒙古克什克勝旗西北一帶。
9.“山川”句:是說漢軍分兵轉戰來到了山川蕭條的狼山一帶。鮑照《出自薊北門行》“征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漢之朔方郡就正當狼山一帶,唐以來更集置重兵于薊北一帶,以救應東北及北方兩面戰場。極:窮盡。
10.懲陵:恃勢欺陵。雜風雨:形容敵人的騎兵來勢兇猛,如同暴風驟雨。
11.半死生:死者生者各半,表示傷亡慘重。
12.“美人”句:是說將帥驕縱淫逸,不能身先士卒。
13.“身當”二句:是說戰士們身受朝廷的恩遇常常不顧性命,但仍不能解孤城之圍。
14.玉箸:指淚。
15.邊庭:邊疆。飄搖:隨風飄蕩的樣子。曹植《雜詩》“飄搖隨長風”。度:度越。
16.絕域:極遠之地。蒼茫:迷茫。一作“蒼黃”,翻覆不定。
17.“殺氣”二句:是說正當農作之時,卻在戰場之上,寫戰士們懷念家園之心。三時: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陣云:形容如立垣的云。刁斗:軍用銅器,容積一斗,白天用來煮飯,夜間敲以巡更。
18.血紛紛:一作雪紛紛。
19.死節:指為國捐軀。
20.李將軍:指漢代名將李廣,武帝時為右北平太守,以防匈奴,他身先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士卒愛戴,匈奴畏之,避不敢犯。《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今譯
滾滾的烽煙
浩浩的征塵
在漢家東北邊疆
飛揚,
一個個漢家大將
為擊退進犯之敵
辭家別鄉。
男子漢,活在世上
本來就應該
橫行闖蕩,
更何況,當今皇上
對英武戰功
格外恩賞,不比尋常。
鑼聲鳴響,鼓聲震蕩
山海關下擺下戰場,
一面面戰旗,在碣石山間逶迤飄揚。
校尉飛騎,飛越了沙漠瀚海,
傳送來十萬火急的書信奏章,
報告敵酋單于正在狼山圍獵,
獵火照得天地通亮。
我國的邊境線上
山川蕭條,黯淡荒涼,
敵軍的鐵騎,
憑借著風雨雷鳴
進攻猖狂。
戰士們在前線,已經
大半英勇陣亡,
將軍的營帳
卻依然是美人歌舞
酒宴飄香。
深秋的大漠
邊塞草木凋萎枯黃,
搏斗奮戰的兵士身影
一個個倒下,倒在孤城下
伴著落日殘陽。
那身受恩寵的邊將呵
平素驕悍輕敵,
致使我軍呵,筋疲力盡
卻仍然難以沖破層層包圍。
士兵們,穿著鐵甲,
長期戍守在邊塞疆場,
妻子們,獨守空房,
淚水似珍珠般
晶瑩發光。
少婦們在故國家園,
白白寸斷柔腸,
征人們在薊北邊塞
空自回首,引頸遙望。
唉!你這不可度量的邊塞呵,
漫無邊際,遙遠漫長,
籠罩著一片
寂寥蒼茫。
長時期的戰爭殺氣
化作一片片戰云飄蕩,
整夜里,只聽得一聲聲刁斗
那凄涼的聲響。
戰場上刀光劍影,慘淡血光,
誰人是為了功勛
誰人是為了名揚!
呵!何等慘痛艱苦的戰場!
令人至今還懷念
那漢將軍——李廣!
上一篇: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高適《別董大二首·其二》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