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最初見于《世說新語·文學》: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云云。帝深有慚色。”這段記載近乎傳說,未必可信;詩是否為曹植所作,也真偽莫辨。但由于它相當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曹魏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尤其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曹植備受曹丕迫害的不幸遭遇,又有曹植才思敏捷、曾受命作《銅雀臺賦》援筆立成的事實為依據,因此,盡管無從確考,后人仍將它系于曹植名下,并且成為他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
歷史上皇室的爭嗣,往往是十分激烈乃至你死我活的。在爭立太子中獲勝的曹丕一旦繼承帝位,便開始對曹植和其他兄弟進行殘酷的打擊。輔翼曹植的楊修、丁儀、丁廙等人均被誅殺,頗有戰功的任城王曹彰也被毒死。若非太后出面干涉,曹植性命也幾乎不保。處于這樣的情勢,怎不令他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又怎不令他對此骨肉相殘的丑惡行徑發出悲憤的抗議呢?這一切,在這首小詩里,借對日常生活現象的描寫和開掘,被抒發得淋漓盡致。
一起先寫豆子的遭遇: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意思是說豆子被“煮”作“羹”不算,連豆豉也不放過,還要“漉”“以為汁”。這就暗示出作者備受迫害難以保全的艱險處境。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緊承上文具體描寫豆子被煮時的情形。豆萁在鍋底猛烈燃燒,豆子在鍋中哀哀哭泣,二者形成鮮明對照,透露出此詩的寓意。作者顯然是把曹丕比作“萁”,把自己比作“豆”,以萁豆相煎比喻曹丕對自己的殘害,以一個擬人化的“泣”字生動傳神地寫出被殘害的強烈痛苦。在此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揭出題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就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曹丕為鞏固自己的權勢完全不顧兄弟手足之情的丑惡面目和殘忍本性。全詩以反詰語氣結束,不僅充滿諷刺意味,而且抒發了作者悲憤抑郁的感情。
這首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比喻精深。煮豆燃豆萁與統治集團內部兄弟相殘本是毫不相干的兩種現象,作者卻能從中發掘出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征,即本是同根而生卻因時移勢異而自相煎迫。從而以人們熟視無睹的生活現象比喻說明了重要的社會現象,獲得了既形象生動又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同時,又十分切合作者當時的身分和處境。此外,這首詩語言樸素,完全不假雕飾,純以真情動人,故沈德潛評曰: “至性語貴在質樸。”(《古詩源》)
最后,應該補充說明的是,這首詩一般流傳的只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上一篇:七日夜女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七里瀨|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