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齊天樂 與馮深居登禹陵》·吳文英
吳文英
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年神禹?幽云怪雨,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青天,數行書似舊藏處。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剪燈語。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霜紅罷舞,漫山色青青,霧朝煙暮。岸鎖春船,畫旗喧賽鼓。
這首《齊天樂》是登臨懷古之作。禹陵,就是夏禹的陵墓,在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的會稽山上。
詞的上片確是寫白天,但并不實寫如何游山,如何訪古,而是寫在一天勞累之后,可能已是傍晚了吧,詞人“倦憑秋樹”,回憶、整理白天的經歷,而發抒一番感慨、一番議論。詞人放目遠眺,凝視著殘鴉外的天空,浸入了沉思的境界。自夏禹到今已經過三千年的歷史?!笆潘拼ǎ吡曜児龋亲R當年神禹?”這一疑問句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影射那些偏安江左、靦顏事仇的人,他們怎能認識神禹頂天立地、敢作敢為的精神;一是勉勵尚不忘恢復中原的那些愛國志士,他們是能夠懂得神禹的。接著下面就說,我們是神禹的子孫,雖已歷三千年之久,而神禹的“英靈”尚在,不見禹廟的梁木,尚能在風雨之夜,飛向湖中與龍斗嗎?還有縱目云天,又見數行雁起長空,似把青天作紙,用健筆寫著幾行大字,使人仿佛看到傳說夏禹曾在此山中藏著記載他戰天斗地的治水業績的書中的字跡。
下片結構上也“以虛帶實”。詞題為“與馮深居登禹陵”,而上片未提及,下片則寫詞人與馮在窗下剪燭共語。馮是吳文英的多年知友,他中過進士,為人正直。“同剪燈語”以下十句都是共語的內容。首先一個話題是游山時在墓間所見的殘碑與廟壁中藏有的璧玉,詞人摩挲石刻,拂拭塵埃,感到碑上記載夏禹業績的古文字已為積蘚所侵蝕,不復能認識,而禹在世時作為宗廟祭祀與會合諸侯用的圭璧也已殘缺不全。詞人白天對此曾手摩袖拂,低回不能去,晚間談到此事,也不免欷歔嗚咽,不能自已。其次談到的是山中所見的景物,秋色已深,紅葉不但已經凋落,而且堆滿地上,不復起舞,深慨時光流駛之速;況且四時迭更,而青山長存,更增人世無常之悲。這也是白天所見而成為晚間太息相對的話題的。但結處頹傷已化積極,詞人似乎在想象中已經看到、聽到岸邊鎖著的畫船,因春天已經來到而在畫旗飛揚下喧騰著簫鼓之聲了。
此詞上片寫所想所慨,上下古今,傷時感事。下片則從懷古話到人世之無常,而一結仍復振起,于殘秋中出現盛美的春天。詞的形象豐滿,感情激蕩,境界開闊,旨趣遙深。
上一篇:時彥《青門飲寄寵人》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陳允平《齊天樂澤國樓偶賦》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