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鑒賞】
歐陽修善于寫一些即景抒情的小詞。他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中,運用清麗自然的語言,描繪生動優美的景象,抒發婉曲深厚的感情,具有一種獨特的風神之美,這首《浣溪沙》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此詞大約作于知潁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陽)時,敘寫作者春日載酒湖上的所見所感。上片描摹明媚秀麗的春景和眾多游人的歡娛。“堤上游人逐畫船”,寫所見之人:堤上踏青賞春的人隨著畫船在行走。一個“逐”字,生動地道出了游人如織,熙熙攘攘,喧囂熱鬧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寫所見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斷地拍打著堤岸;上空天幕四垂,遠遠望去,水天相接,廣闊無垠。第三句“綠楊樓外出秋千”,寫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動。這句中的“出”字用得極精。晁無咎說:“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引)王國維則說:“余謂此本于正中(馮延巳字)《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但歐語尤工耳。”(《人間詞話》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人們好像隱約聽到了綠楊成陰的臨水人家傳出的笑語喧鬧之聲,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嬌美的身影,這樣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種盎然的生意。上片真切地描寫出了一幅春光旖旎的圖畫,給人以清新迷人的美感;同時又著力渲染了春景中世人的得意歡娛,為下片寫詞人自己作鋪墊。
下片敘寫作者在畫船中宴飲的情況,著重抒情。“白發戴花君莫笑”,“白發”,詞人自指。這樣的老人頭插鮮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別人見怪,儼然畫出了他曠放不羈、樂而忘形的狂態。《浣溪沙》詞調過片二句多用對偶句。下句“六幺催拍盞頻傳”和上句對仗,但對得靈活,使人不覺。“六幺”即“綠腰”,曲調名。“拍”,歌的節拍。此句形象地寫出畫船上急管繁弦,樂聲四起,頻頻舉杯,觥籌交錯的場面。和上句一起描繪了一幅湖上宴樂圖,作者沉醉于其間的神態,躍然紙上。歇拍“人生何處似尊前”,雖是議論,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華,寫得凄愴沉郁,耐人品味。至此,作品完成了對詞人自我形象的塑造,這個形象正是《醉翁亭記》中那個“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的“太守”。歐陽修剛正不阿,憂國憂民,可是宦海浮沉,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他的嗜酒耽樂正是他借以排遣苦悶的特殊方式,絕不是一般的生活放縱。
這首詞上片和下片對比鮮明,上片寫眾人在春光中的得意歡娛,喧囂熱鬧,正襯托出下片詞人在畫船中的酣酒耽樂,別有意趣。而在刻摹詞人的自我形象,抒發作者的感慨時,既疏放清曠,又婉曲含蓄,意在言外。
上一篇:歐陽修《瀧岡阡表》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浣溪沙》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