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鄧漢儀·題息夫人廟》原文賞析
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息夫人,又稱息媯,春秋時息國國君之妻。楚滅息,息夫人被俘入楚宮,被迫事楚王,但一直不說話。直到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 (其中一個即后來的楚成王),楚王問她為什么不說話,她才嘆道: “我一婦人而事二夫,縱然不能死,還有什么可說的!”事見《左傳·莊公十四年》。這個哀艷動人的故事,成為許多詩人吟詠的題材。息夫人廟,在湖北漢陽縣北桃花洞,又稱桃花夫人廟。騷人墨客到桃花洞,也都要到息夫人廟憑吊一番,杜牧有《題桃花夫人廟》云: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鄧漢儀此詩,即次杜牧詩韻。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前二句一個“慵”字,傳神地畫出了息夫人在化妝時的懶散、不經意。她是被楚王占有的。她化妝帶有被迫的性質。她對楚王的寵愛,態度是冷淡的。暮春,最易引起人們對昔日美好生活的懷戀和對身世的感傷。楚宮中的息夫人,更是如此。“無言”,即指她入楚宮以后未言,也指她此情此景中無言。她默默地對著暮春,像雕像一般漠然,實是傷心欲絕! 她傷心自己沒有死的勇氣,以致遺恨綿綿,愧悔不盡! 后二句由息夫人聯想到清初降清貳臣們的復雜心理,使此詩具有更多的現實意義。明清易代之初,在清廷高壓下,有人以死抗爭,堅不出仕,終于全節。但也有人沒有決死的勇氣,被迫出仕清朝。這些出仕清朝的漢族士大夫,絕大部分不可能與清統治者同心同德,失節的愧悔,始終殘酷地折磨著他們的心靈,正如此詩中的息夫人一樣。
據康發祥《伯山詩話》記載,舊傳鄧漢儀此詩乃在龔鼎孳座中作。龔讀了此詩,為之“色沮罷會”。又俞樾《春在堂隨筆》、徐承烈《燕居瑣記》記載,鄧漢儀游楚歸,至龔鼎孳處,龔索閱近作,讀到此詩,“公愀然廢卷而起,入內,遽患心痛卒”。龔鼎孳身仕明朝、李自成大順朝和清朝三朝,此詩所詠,正觸其心病,無怪他所受的刺激,是如此之深了。這些記載未必是事實,但“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確是當時貳臣們普遍的心態。
上一篇:古詩《馮班·題友人聽雨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張翥·題牧牛圖》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