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邢昉·漢口》原文賞析
蜀江船不到三巴,湖南船不到長沙。滿地干戈關(guān)塞里,行人哪不早還家?
這首反映明末清初社會動亂情景的小詩,容易使讀者聯(lián)想到杜甫在安史之亂后寓蜀時所寫的《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詩的內(nèi)容并不相同,甚至正好反對。杜詩寫的是大亂已定,社會正在恢復正常秩序的情況;而此詩寫的是社會還沒有安定,動亂尚在繼續(xù)的情況。然而,它們在構(gòu)思上都是通過水路交通作為一個窗口,來反映整個社會現(xiàn)實治安,頗有見微知著之妙。
“蜀江船不到三巴,湖南船不到長沙。”二句極寫兵戈阻絕,交通不便。“三巴”指四川東部地區(qū)。《華陽國志·巴》: “(劉)璋乃改永寧為巴郡,以固陵為巴東,徒龐羲為巴西太守是為三巴。”它是蜀江通往湖北必經(jīng)的地方。“長沙”則是湘江通向洞庭往湖北的必經(jīng)之地。從詩題知,作者邢昉當時困在漢口,他大約本來是要到西南某地去的,所以特別提到西南方向的這兩條水路。在唐代安史之亂平定后,由蜀地通向東北方向的水路通郵,杜甫便高興地寫道:“門泊東吳萬里船。”是說江浙來的船也能通到成都了。而此詩前二句都是寫水路不能。從漢口發(fā)往蜀江的船,行不到三巴;從漢口發(fā)往湖南的船,則過不了長沙。可見三巴以西的“蜀江船”也到不了漢口,長沙以南的“湖南船”,也到不了漢口。總之作者是困在旅途之中了。
“滿地干戈關(guān)塞里,行人哪不早還家?” 自古以來在和平時期,戰(zhàn)爭只發(fā)生在塞上或塞外,而如今山河易姓,連“關(guān)塞里”也動蕩不安。“滿地干戈”極言動亂之普遍。“行人哪不早還家”一句極耐玩味。當然,滿地干戈,交通阻絕,行人雖恨不能插翅到達到不了的目的地,但總是應該回家了,只是,他離家的原因是什么?難道不正是因為家鄉(xiāng)也遭到騷擾,無法安身的緣故么?作者是江蘇高淳人,那邊也一樣處于兵連禍接中,誠如唐末韋莊所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菩薩蠻》)可知 “行人哪不早還家”的一問中,還含有許多難言之隱哩。
詩先由兩條特定的水路說起,然后說到普天之下,最后以一問作感嘆,不了了之,使作品“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上一篇:古詩《錢載·橫塘曲》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士禛·真州絕句·江干多是釣人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