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陳孚·博浪沙》原文賞析
一擊軍中膽氣豪,祖龍社稷已驚搖。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人間鐵未銷?
博浪沙,在河南原陽縣東南,秦代為陽武縣。張良年輕時為韓報亡國之仇,曾雇大力士鐵椎狙擊秦始皇于此。誤中副車,沒有成功。
這是一首詠史詩,以詠贊張良狙擊秦始皇事件為主題,嘲弄暴君的獨裁統(tǒng)治,難敵千夫所指的怨限,終于受到意外的打擊。
“一擊軍中膽氣豪”,為報亡國之仇,敢于獨自向權(quán)傾天下的獨裁者挑戰(zhàn),對他進行狙擊,這位年輕張公子的膽氣的確是豪邁超群的。首句的贊賞,令人想見年輕的張良智勇過人的氣概。雖然狙擊是失敗了,可是對迷信暴力萬能的獨裁者來說,這是有力的一擊。“祖龍社稷已驚搖”。“祖龍”,指秦始皇。祖,是他自命為萬代統(tǒng)治的始祖;龍,古代代表帝王的身份。當時人民使用宗教迷信的手法派人在路上這樣稱他,并預告他次年當死,可見人民對他結(jié)怨之深。“社稷”,指代政權(quán)。次句說博浪沙這一鐵椎沉重打擊了獨裁政權(quán)的威信,表示人民并沒有被他殘酷的暴政所屈服,而是給以有力的還擊。果然秦始皇在受狙擊的次年,死在巡視的途中了。首聯(lián)兩句是對博浪沙狙擊史事的概述和贊揚。次聯(lián)接著便發(fā)表諷刺性的議論:“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人間鐵未銷?”“金人”,據(jù)歷史記載,秦始皇消滅六國以后,盡收天下金屬器皿(包括兵器),鑄成十二個大的銅人放在咸陽宮外,顯示無比的威懾力量。詩人用嘲笑的語氣向獨裁者反問,你以為天下的鐵器全被收盡,可以萬無一失,可是為什么還有人鐵椎在握,在博浪沙要取你的老命呢?這事實和詩人的嘲問,分明是對獨裁者狠狠的一記耳光。嘲笑秦始皇專制獨裁的議論,實際上是闡明一條歷史規(guī)律,凡是迷信暴力,進行專制獨裁的統(tǒng)治者,個人的心計畢竟敵不過眾人的智慧,他們無不在人民鐵拳的痛擊下頭破血流,粉身碎骨。
此詩寫得很有氣勢,和所詠的主題事件相稱。前半敘事,突出“一擊”的重點,顯得虎虎有生氣,后半的議論,用詼諧調(diào)侃的語調(diào),寓莊于諧,更能加重諷刺的力量。自來詠秦始皇,議論多在焚書坑儒方面,如唐章碣的“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焚書坑》)清陳恭尹的“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讀秦記》)此詩獨于博浪沙狙擊史事著眼,表現(xiàn)了民不可侮以武力抗暴的針鋒相對斗爭,尤足以打擊暴君的狂妄淫威,大長人民的志氣。
上一篇:古詩《姚鼐·南昌竹枝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范梈·盧師東谷懷城中諸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