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宋湘·舟泊岳陽郭外》原文賞析
楚山千里來江上,秋色三分入洞庭。初夜星辰粘渚白,落帆天地撲船青。客心無寄吟山鬼,舟路多閑檢水經。明日移橈向何處,岳陽城郭樹冥冥。
本詩敘描舟泊岳陽城外的所見所感。
“楚山千里來江上,秋色三分入洞庭。”乃舟始泊時的第一眼印象。“楚山千里來江上”,洞庭湖與長江連,這里的 “江” 即是“湖” ( “江上”與“洞庭”互文),洞庭湖邊、長江兩岸多山,此乃古楚地——楚山沿長江從千里外一直綿延至此,用一“來”字擬活楚山,讀來便不平板。“秋色三分入洞庭”,狀洞庭湖初秋若無一個“入”字,便敵不住上句了。如此,對仗工穩(wěn)的首聯,描寫出景觀的動感。
“初夜星辰粘渚白,落帆天地撲船青。”乃泊舟入夜時所見。時當初夜,大地始暗不暗,星辰也不像半夜那般明燦,星月之微光落映在白茫茫的沙洲上,只迷蒙一氣——似沙之白色與星月之光“粘”在了一起,這色感與光感的統(tǒng)一,正如杜牧所描 “夜籠寒水月籠沙” 的迷蒙景象。而此中 “粘”字,真是百煉而得,傳神之至。待船帆一落,便陡增了旅人的入夜感——先前的暮色走了,船上顯得黑多了 ( “撲船青” 的 “青”,為 “青出于藍” 的 “青”之義; 這里用 “青”不用 “黑”,是為協韻需要)。白帆速落——這種猛然感下,詩人鍛出個“撲船青” 的 “撲”字,可謂體物入微,句倍精神。
“客心無寄吟山鬼,舟路多閑檢水經。”旅程幾天,又逢天黑,客心無寄——本一路 “多閑”,此際無所事事中,便吟誦起《山鬼》,翻閱起《水經注》來。為什么吟的是《山鬼》,閱的是《水經注》,而不是別的?洞庭湖一帶本楚人屈原行吟之地,洞庭湖中召山上有湘妃墓,洞庭湖邊有湘夫人祠,作者來此——地逢洞庭,時當入夜,吟誦起富有當地神話色彩的屈原詩歌《山鬼》,便順乎情理。當年杜甫在過湘夫人祠時,便吟詩曰: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祠南夕望》)詩人乘舟“一路千里”而來,或許沿途之地多有引起他興趣者——而對這一段水路多有記述的地理志《水經注》,乘此閑暇翻閱瀏覽,正是情理之中了。
“明日移橈向何處,岳陽城郭樹冥冥。”吟詩閱書都是填補空隙時間之為;今夜泊舟,自然會想到明天的去處——城郭樹冥冥的岳陽城了。想到那有“天下第一名樓”岳陽樓的岳陽城,或許詩人的心情微微有動呢……
此七律旅游詩,乃觀山水賞景物之作。“遇景入韻,不拘奇抉異” (皮日休《孟亭記》),而“自出手眼”,用字妥帖,收到“眼處心生句自神”之效。晚清詩人黃遵憲稱譽作者宋湘為“卓然名家”,不虛也。
上一篇:古詩《龔自珍·美人》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宋犖·荻港避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