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蔣士銓·潤州小泊》原文賞析
孤城浪打朔風驕,鐵甕陰陰鎖麗譙。微雨夜沽京口酒,大江橫截廣陵潮。船膠涸水帆俱落,人擊層冰凍未消。小泊不妨侵曉去,海門寒日射金焦。
這首詩是乾隆十二年(1747)作者游江蘇,小泊潤州(州治在今江蘇鎮江市)時所作。
首兩句“孤城浪打朔風驕,鐵甕陰陰鎖麗譙”,描寫潤州遠景,烘托氛圍。鐵甕,鎮江子城的別名,相傳為吳大帝孫權所建,內外皆以甓,因其堅固如金城,故號稱鐵甕城。一說鎮江子城深狹,其狀若甕,故名。時值嚴冬,強勁凜冽的北風呼嘯,滔天的急浪拍打著江邊孤寂的鎮江城。遠遠望去,鎮江城像一尊陰沉沉的大鐵甕,緊緊封鎖著美麗的城樓。透過風浪、城樓的描寫,釀造出一種凄冷、孤寂、陰森、抑郁的氛圍。
三、四兩句“微雨夜沽京口酒,大江橫截廣陵潮”,追敘小泊前的行蹤,展示作者豪放的情懷。微雨霏霏的夜晚,作者曾在京口(今江蘇鎮江)沽酒豪飲;舟行江上的時候,作者曾在廣陵(治今江蘇揚州市)觀賞了聞名于世的廣陵潮。廣陵潮是天下一大奇觀。漢枚乘《七發》曾這樣描敘廣陵潮:“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涌而云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也,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當大潮橫截長江江面時,其氣勢之浩大,景象之壯觀,自不難想象。《七發》中的吳客于八月之望,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已足以駭矣。他恍兮惚兮,憀兮栗兮,忽兮慌兮,俶兮儻兮,虹洞兮蒼天,極慮兮崖涘,汩乘流而下降,或不知其所止。那么,作者舟行江上,目睹這一壯麗景象,心胸必當為之開闊,情懷必當因之豪邁。
五、六兩句“船膠涸水帆俱落,人擊層冰凍未消”,交待小泊的原委。潮退水涸,船只擱在淺灘上,難以啟航,因而紛紛降下風帆,停泊待發。由于天氣奇冷,河灘積冰未消融,船工得冒著寒冷敲冰開道。北風刺骨,層冰堅厚,鑿冰者的辛苦和勞累,自不言而喻。這里對水上船工寄托了深切同情。
末兩句“小泊不妨侵曉去,海門寒日射金焦”,抒發清放曠達的情懷。鎮江江中有二山,一為金山,一為焦山,簡稱金、焦。焦山東北有二島對峙,謂之海門,破曉時分,天氣放晴,但船只仍不能開航。作者一時興起,以為不妨下船去海門,觀賞冬日初升的太陽照射金、焦二山的壯觀景致。日出天晴,開船有望。一種悠閑、瀟灑、欣喜、興奮的情緒溢于言表。
全詩句句寫景,時間從夜至晨,天氣由雨而晴;呼嘯的朔風,細微的夜雨,初升的旭日,狂卷的急浪,奔涌的大潮,堅實的層冰,孤寂的江城,雄麗的城樓,對峙的山丘,景色雄奇壯闊;但又筆筆寫情,孤城的寂寞,鐵甕的壓抑,飲酒的豪興,觀濤的振奮,落帆的無奈,層冰的憂慮,天曉的喜悅,日出的興奮,情緒由郁悶而豪放而開朗,妙在含而不露,非細味者不能覺察。
上一篇:古詩《李夢陽·浮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厲鶚·淮城使風暮抵揚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