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龔自珍·夢中作四截句十月十三夜》原文賞析
黃金華發兩飄蕭,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紅簾底月,四廂花影怒于潮。
這首詩是作者在道光七年丁亥(1827) 三十六歲時所作,是四絕中的第二首。
首聯: “黃金華發兩飄蕭,六九童心尚未消。” 《己亥雜詩》九四首: “黃金脫手贈椎埋,屠狗無悰百計乖。”他曾經把黃金送給那些盜墳殺狗的人,如今跟他們的同歡,百事無成。“椎埋”、“屠狗”指在社會上,下層作奸或勞動的人,跟這些人交結,把錢送給他們,想靠他們的幫助有所作為,因此黃金花得差不多了。《己亥雜詩》二八五首: “嘉慶文風在目前,記同京北鹿鳴筵。白頭相見山東路,誰惜荷衣兩少年。”作者在嘉慶十五年十九歲時應順天鄉試,中試副榜貢生,與王海門同中副榜,同在北京參加宴會,稱鹿鳴宴,當時是兩少年,如今頭上都有了白發,所以稱“華發”。“飄蕭”是稀疏,黃金花得差不多了,頭發稀疏了。六九指六十九歲,他當時只有三十六歲,應該稱六六童心,六六正三十六,為什么稱六九呢?因為他聽算命先生說,可以活七十歲,因此在《志未逮箴》里說:“有躬七十年,假諸皇王。”認為王使他活到七十歲。怕不能活足七十歲,稱作六十九歲,其實他只活到五十歲。他有《童心箴》:“軻亦有言,大人赤子。”指孟子說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赤子之心即童心。這句指他到死還保留著童心。明代李贄主張童心說,創作要保留童心,即保留真誠,不虛偽。
下聯:“叱起海紅簾底月,四廂花影怒于潮。”“海紅”即紅色的山茶花,“海紅簾”即紅色的簾子。把簾子卷起,在月光照耀下,四邊的花影像怒潮那樣撲來。在簾子放下時,花影只映在簾子上,簾子卷起后,花影才向人撲來。不說卷起海紅簾,卻說“叱起海紅簾底月”,是叱起月亮,這是想象,是說月影本來照到簾子上的,卷起了簾子,看到月亮在天上,好像月亮被叱起來了,四邊的花影,本來映在簾子上的,現在向人撲來。花影撲來比做怒潮,這已是極夸張的寫法,還嫌不夠,說“怒于潮”,是勝過怒潮,再加夸張。這里顯示出龔詩獨特的風格。近人沈曾植在《書龔定庵集后》說:“其幽靈殊異之心,疏通知遠,體物無遺之智,如電人物,如水注地,積微造微,泯然藏密,不可思議。”這首詩就是這樣,月可以叱起,花影怒于潮,這樣描寫,真是“不可思議”。這里確有“幽靈殊異之心”,這個心就是充滿著花影,愛月下花影;這個心就是要除去簾子的遮隔花影,不要月移花影上簾來;這個心就是把月下花影比做有知對詩人有強烈的感情,向詩人撲來那樣。這樣人的心智就不同于一般人的心智。這樣寫出來的詩,同上又說:“其聲非尋常之聲也,其色非尋常之色也”,確實開創了新境界,新的聲色。
上一篇:古詩《龔自珍·夢中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俞俊·楚州夜泊》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