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湯顯祖·感事》原文賞析
中涓鑿空山河盡,圣主求金日夜勞。賴是年來稀駿骨,黃金應與筑臺高。
本詩作于萬歷二十五年。當時,社會財富大量聚集在王公勛戚及地主豪紳之門,而國庫卻日漸空虛。于是政府企圖以開采金銀礦來改善財政狀況。萬歷二十四年起,明神宗派出許多宦官充任礦監稅使,在全國范圍內開山采礦。一時間“無地不開,中使(宦官) 四出……而奸人假開采之名,乘傳橫索民財”,“中官多暴橫,……良田美宅則指以為下有礦脈,率役圍捕,辱及婦女,甚至斷人手足投之江。其酷虐如此,帝縱不問”。自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諸宦官“所進礦稅銀兩幾及三百萬兩。群小藉勢誅索,不啻倍蓰(五倍)”(引文俱見《明史·食貨志》五)。面對這場百姓的災難,在遂昌知縣任上的湯顯祖極為憤恨,他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說: “搜山使者如何?地無一以寧,恐將裂?!?《寄吳則汝郡丞》) 同時,又提筆寫下了這首鋒芒直指皇帝的諷刺詩。
詩歌說: 太監們四處指使人挖礦,山河已盡被鑿空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圣明的皇上為了收求金銀正日夜操勞呢?;噬嫌譃槭裁催@樣急切地收求金銀呢?當然,他絕不是為了自己的揮霍享樂。他是憂心當今今天下賢才太少,所以決心仿效并超過歷史上求賢若渴的燕昭王,筑一座黃金臺,堆上與臺等高的黃金,以招徠世上的賢士; 而這一舉動,全賴眼下的采礦呢。詩中“中涓”指充任礦使的太監; 賴是,即靠此,二字貫穿后兩句;駿骨即賢才,此語及末句皆用古時傳說:據《戰國策·燕一》,燕昭王禮賢下士,筑黃金臺以尊郭隗。一天,郭隗給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 “古時有個國君想買千里馬,但三年都沒買到,于是派人帶上千金到外國去買,但那里的千里馬已經死了,使者便以五百金將馬頭買了回來。國君大怒說: ‘我要買的是千里馬,而不是死馬?!?使者回答說: ‘死馬尚且肯用重金買回,而況生馬呢?天下知道您這樣求馬,真正的千里馬自然會到您這里來的?!?果然,一年以后便有三匹千里馬到了國君這里。如今我好比死馬,您對我尚且這樣尊重,還怕天下賢士不至嗎?”這以后,劇辛、樂毅等賢才便匯集到了昭王之下。所以建安時孔融在《論盛孝章書》 中說:“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當以招絕足也?!?/p>
湯顯祖的時代,正是政治黑暗、賢才遭棄的時代,他本人便多次受貶謫。因而這首詩可謂一石雙鳥,既抨擊了濫采礦藏、索求金銀之舉,也抨擊了庸人當道、賢才遭棄之風。
這首詩歌雖短小,卻記載了一段歷史,而且它諷刺辛辣,鋒芒犀利,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批判精神。
上一篇:古詩《耶律楚材·懷親》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滕毅·感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