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耶律楚材·懷親》原文賞析
黃犬不來愁耿耿,白云望斷思依依。欲憑鱗羽傳音信,海水西流雁北飛。
黃沙三萬里,白發一孀親。腸斷邊城月,徘徊照旅人。
趙著在《雙溪醉隱集》序文里講,他曾經在“貞祐季年”讀到過這兩首詩,評曰“所以見哀思之情極矣”(陳衍《元詩紀事》卷三所引)。貞祐為金宣宗年號,則詩最晚也當作于1217年前,耶律楚材正當二十五六歲左右。
據《元史·耶律楚材傳》記載,“楚材生三歲而孤,母楊氏教之學”,使他最終成長為一位博學多能的杰出人物。也就是說,耶律楚材的母親不惟賜給他以血肉之軀,而且還潤澤了一個慧美的靈魂,他自然要敬愛他的母親,感激他的母親,時時懷念他的母親了。
詩寫來本色真摯,語淡而情濃。
第一首狀懸望之切。起聯屬對工穩,用了兩個典故。黃犬即黃耳,乃陸機所養犬名。陸機在洛陽做官,久未跟家里通音問,遂作書系犬頸,使走吳取家報以返。坡翁所謂“附書未免煩黃耳”(《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者,即用此事。具見任昉《述異記》和《晉書》陸機本傳?!鞍自啤庇玫胰式苁隆!缎绿茣さ胰式軅鳌吩疲喝式苁艿介惲⒈舅]舉,出任并州法曹,而其親在河陽別業,赴任途中登太行山南望白云孤飛,因對左右說道:“吾親所居,近此云下!”不禁悲咽掉淚,佇立之,俟白云飄去才繼續上路。(《大唐新語·舉賢》六亦載此事)起句反用陸機事,說黃耳一去無消息,自不免愁從中來,煩躁不安,引出對句的“望”字?!八肌?,這兒讀去聲,否則即犯三平調?!耙酪馈睒O言思念之不絕,申足了文意,強化了情感。用典一反一正,自然、貼切,無合掌之嫌。也正因為有此一筆,遂逼出第三句來,打算再借助于鱗羽傳書,聊慰親情。然而,海水西流,鴻雁北飛,終歸是徒然。“海水” 從“鱗”字生出,“雁”字照應“羽”,全詩于陡折處作結,翻出無限的波潮。
比較起來,第二首寫思親之苦,則以開闊而深摯為特點。無邊無際的黃沙,明亮卻未免清冷的邊月,把隨軍遠征的男兒的全部思念和無限溫情統統調動起來了,讓它們聚光在“白發一孀親”上。這憶念中的“白發一孀親”,她超越了萬里地域的間阻,用溫馨代替了清寂,反復地、細細地撫慰著邊城游子的心靈。于是,“徘徊” 云云,便被賦予了無窮的意蘊。杜甫《宿府》有句云: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晉卿此等處正是從老杜詩化出,卻有著自己的韻味。
耶律楚材原本是個儒者,但他的《懷親》詩卻不在什么“孝”呀、“道”呀上面做文章,不矯飾、不賣弄,讓一派親情自然流露,因而讓人感到親切和真摯。
上一篇:古詩《李贄·系中八絕(錄二)·志士不忘在溝壑》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湯顯祖·感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