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原文與賞析
虞集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吳幼清先生于臨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澤,明日登小孤山,觀其雄特險壯,浩然興懷,想夫豪杰曠逸名勝之士,與凡積幽憤而懷感慨者之登茲山也,未有不廓然樂其高明遠大而無所留滯者矣。
舊有亭,在山半,足以納百川于足下,覽萬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終日。石級盤旋以上,甃結堅縝,闌擴完固,登者忘其險焉。蓋故宋江州守臣厲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毀。聚足以涉,顛覆是懼。至牧羊亭上,芫穢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時彭澤邑令咸在,亦為赧然愧,赩然怒,奮然將除而治之。問守者,則曰:“非彭澤所治境也。”乃相與憮然而去。
明日過安慶,府判李侯維肅,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 夫所謂‘一柱’者,將以卓然獨立,無所偏倚,而震凌沖激,八面交至,終不為之動搖。使排天沃日之勢,雖極天下之驕悍,皆將靡然委順,聽令其下而去,非茲峰,其孰足以當之也耶? 新亭崢嶸,在吾目中矣。子當為我記之。至池陽,求通守周侯南翁為吾書之以來也。”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數十年,歷為郎官,謂之“舊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剛氣自持,頗為時輩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憤其不足,侯不屑也。觀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見其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損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當為,即以為己任, 推而知其當為之大于此者, 必能有為無疑矣。
這是一篇題記,全文分四部份。小孤山,一名小姑山,在安徽宿松東南,是屹立長江之中的一處風景名勝。作者以流暢的語言,寫景寄慨,記述了新修小孤山一柱峰亭的原委。作者是元代文學家虞集。
文章第一部份簡練地記述了作者登臨小孤山的由來、時間和感想。元仁宗延祐五年 (1318),作者以“圣天子之命”到今江西南昌東南的臨川,召會宋元之際學者吳幼清,乘舟途中停留今江西東北部長江南岸與小孤山隔水相望的彭澤,次日登臨了小孤山,看到小孤山雄特險壯,作者觸景生情,“浩然興懷”,想起那些曠放逍遙于山水名勝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積憤懣而懷有感慨的人,當他們登上這小孤山時,也都會覺得心胸開闊,樂于那樣眼界高明、目光遠大,而沒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憤感慨了。此段重點是登山感想。
第二部分記述一柱峰亭修建前瀕于毀圮的景象和未能成修的緣由。小孤山上原有舊亭,是宋代修筑的登覽勝境,但到元代,年久失修,“日就圮毀”,守者還不容他人顧問。作者先描述舊亭在山半、“納百川于足下,覽萬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終日”的險峻幽奇環境,又繪出了一幅游者“忘其險”而沿石級護欄盤旋而上的險峰登亭圖。然后筆鋒一轉說,這里的亭、欄、石級乃是宋代江州守臣厲文翁所修建的,已有62年了,只因看守的人存心不誠,而至一天天倒塌毀壞,“聚足以涉,顛覆是懼。至牧羊亭上,蕪穢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游人每登一級都要等兩腳站穩,就怕倒塌傾覆。甚至在亭上牧羊,弄得骯臟不堪,竟使人一點不能在亭上停留。當時登山在場的彭澤縣令也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奮然將除而治之”,要振足精神,鏟除荒穢,把亭管理好。但守者說,這小孤山“非彭澤所治境也”,彭澤縣令含怒而無奈,只好“乃相與憮然而去”。作者在字里行間,表達了對小孤山昔日勝境的贊美,對今日荒蕪的惋惜,對彭澤縣令關心顧問的贊賞和對守者不容顧問的憤慨,語言寫得真切、有情而委婉。
第三部份記述作者的友人果敢負責、修建小孤山新亭,并請作者為之題記的經過。作者到了安徽安慶,將小孤山的荒殘景象告知了新任安慶府判的友人李侯維肅。李說,小孤山是我府轄地,我決心修整那亭子。使它煥然一新,并想更題亭名為“一柱峰亭”,并解釋說,“所謂一柱者,將以卓然獨立,無所偏倚,而震凌沖激,八面交至,終不為之動搖。”寥寥數語,給小孤山賦予了中流砥柱的形象。接著又說,此小孤山具有排斥上天,澆灌太陽的氣勢,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驕橫強悍的力量都使出來,也只能馴服順從,而在一柱亭下聽從它的命令而離開。氣勢之大,可謂大矣。李說,我能想象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樣了,你為我寫一篇題記,還要請池陽通守周南翁書寫“一柱峰亭”四字來懸掛其上,作者在此段中,基本上是借友人的回答語言,來表達其修亭的決心和含意的。語言結構安排巧妙。
第四部份概略介紹其友人的為人品德,而主要是贊揚他無私無畏、敢作敢為的氣魄,并由修亭而推想友人在任,定能對地方事業有所作為。李侯是河北正定人,在朝廷數十年也只不過是中央各部的下屬官員,很不受重用。作者是他的老朋友,很了解他的為人。文中,作者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剛氣自持,頗為時輩所忌”18個字,道出了李侯因正直有骨氣,不迎合世俗風氣的品質。后來,他被任命為安慶府判,但有的“人或憤其不足”,還感到憤憤不平,認為他不夠資格。對此,“侯不屑也”,認為不值得與他們計較。作者借此贊道:“觀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 (稍) 見其為人矣。”最后借題寄慨說,友人修一小小山亭,施行了小小的德政,對郡政雖不會有什么大損益,但上任不到十天,就把修亭之事當作自己的責任來付諸實施,由此可以推想而知,對于興辦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也一定能夠更有作為的。此段重點在寄慨。
從作者的創作心態來說,因修亭的李侯維肅是他的老朋友,很了解其長久在朝廷沉淪下僚的失意遭遇,更敬佩其友的廣闊胸懷和正直操守,因而借寫題記,熱情贊揚他的朋友當為必為的責任心,無私無畏的精神和敢作敢為的氣魄。從寫作方法來說,作者是借題名“一柱峰亭”的含意來發揮的,用即景寄懷的構思,融情于景的手法,夾敘夾議的方式,賦予小孤山屹立長江的堅定形象,給以時世中流砥柱的崇高評價。從思想內容來說,作者顯然是忠于元王朝的,希望朝廷起用這樣的老派“舊人”,期望國家多出這樣的干吏。但他指向明確,因而同時也委婉而深刻地反映出了元代政治的腐敗,官場的污濁和眾多中下層仕人的失意不通,情緒消沉,具有較高的現實性。從藝術特色來看,作者的寫作藝術是繼承了唐、宋題記的優良傳統的。語言流暢,氣勢充沛,寫景寄慨,運用自如,敘事傳神,聲容躍然,可見作者的文學造詣,堪稱元代一大家。此文值得一讀和認真玩味。
上一篇:施閏章《宿西山戒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思任《小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