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薩都剌·上京即事(錄二)·紫塞風高弓力強》原文賞析
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
這首七絕生動地描寫了元朝皇族子弟在上京打獵的情景,展現(xiàn)了情致殊異的狩獵生活,洋溢著豪健歡快的詩情。
開始兩句正面描寫打獵的場面:“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紫塞”即長城,因土色皆紫,故名。“王孫”,此指元朝皇族子弟。在塞外的長城腳下,朔風勁吹,不斷傳出弓箭的錚然之聲,強勁有力;元朝的皇族子弟們騎著駿馬,奔騰馳騁,正在沙場打獵。這兩句是運用倒裝手法:先寫出強有力的弓箭,那錚然震耳之聲,似乎使人一驚,真是先聲奪人;然后,才出現(xiàn)王孫走馬、沙場打獵的壯闊的場景,顯得神采飛揚,氣勢磅礴。這樣,有力地突出了元人善于騎射、箭法高超的特點,給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其中把箭聲與風聲結(jié)合在一起,從“弓力強”三字中,說明箭聲壓過了風聲,以風襯箭,更收到了極好的效果。在整個獵場上,天高風急,弓箭聲聲,馬蹄奔忙,兩句描寫十分簡潔,但從這些描寫中,我們似乎聽到了人喊馬嘶之聲,感到了緊張而又熱烈的氣氛,十分生動形象。
但是,對這樣緊張的場面,詩人卻沒有繼續(xù)寫下去。不過,我們可以想象,在這些身手矯健的王孫們的騎射馳逐之下,箭不虛發(fā),一定會所獵甚多。果然,到后兩句,就出現(xiàn)了勝利歸來的場面:“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緊張熱烈的狩獵結(jié)束了,到傍晚,皇族子弟們呼喚著獵鷹,腰里插著箭回來了,馬上倒懸著獵得的一對白狼。從“晚”字中,可見打獵興趣之高,一直持續(xù)到傍晚,也可見體力之強。而“呼鷹腰箭”四字中,又分明顯現(xiàn)出他們勝利歸來時的喜悅和驕傲,以及豪邁軒昂的氣度。特別是“馬上倒懸雙白狼”這一形象,更具有豐富的意味。一方面,“倒懸”二字,含有軟軟垂掛之意,把歸來的情景顯得十分輕松。另一方面,狼是兇猛的野獸,獵得這種野獸的人就更加勇猛,進一步襯出王孫們身手的矯健。再一方面,在古代,白狼被視為祥瑞之物,《瑞應圖》說:“白狼,王者仁哲明德則見。”這里寫出獵得成雙的白狼,也含有頌揚之意,并且,連這種稀有之物都已經(jīng)成雙獵得,那么其他獵獲之物,就更加不計其數(shù)了。因此,我們可以想象,那在傍晚時分興高采烈歸來的獵手們,一匹匹馬上馱滿了獵物,他們的歡聲笑語,久久地回蕩在夕陽的余暉中。這兩句詩與王昌齡《觀獵》中的“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后橫捎意氣歸”相比,各有妙處,但含義更為豐富,氣魄也更加宏大,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北方少數(shù)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
全詩的前兩句描寫了風急馬快的打獵場面,緊張得動人心魄,而后兩句卻忽然轉(zhuǎn)而寫打獵歸來的輕松愉快的景象,令人心情怡然。只四句,就把整個打獵的過程概括無遺,在高度精煉中,又十分具體形象而生動。并且,兩個場面的轉(zhuǎn)換,也形成了輕松與緊張的對比,筆墨在變化中,顯得韻味更長。清人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說:“七絕亦切忌用剛筆,剛則不韻。即邊塞之作,亦須斂剛于柔,使雄健之筆,亦饒頓挫,乃不落粗豪。”全詩收縱有度,剛?cè)峒鏉趧偨≈性⑿蹨啠诤婪胖杏植环嵵拢词乖谶吶娭幸搀w現(xiàn)了他流麗清新的慣有風格,是其獨到之處。
上一篇:古詩《景星杓·糴官米》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曹雪芹·紅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