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敬夫·思子》原文賞析
劍閣凌云鳥道邊,路難聞說上青天。山川萬里身如寄,鴻雁三秋信不傳。落葉打窗風似雨,孤燈背壁夜如年。老懷一拘鐘情淚,幾度沾衣獨泫然。
此詩所表達的思子之情,不同于左思《嬌女詩》中的欣賞嬌女的聰明伶俐,惹人溺愛,不同于杜甫在戰亂中為兒女衣食飽溫和生死存亡縈懷之情,也沒有歷代文人依照社會道德規范和家風訓導其子、望子成龍之意。它沒有明顯的社會意義或功利目的,是一種出于年老孤獨時對子嗣的依托和企盼的感情,它更符合人的自然屬性,更具有人類的普遍性。俗話說:老還小。當一個人走過青、壯年人生途程而進入老年時期,其能力和心智伴著“行將就木”的惶懼感而逐漸衰弱了,對于環境、親人的依賴恰如所知甚少的兒童一樣,都對生存應變力強的人產生一種尋求保護的安全需求:兒童的對象是父母,老人的對象是子女。此詩的思子感情,就是通過老境孤寂和對兒子的企盼來體現和加強的。
吳敬夫的兒子洪武中在四川做官。詩起筆便從兒子宦游之地的異常環境寫起。唐代大詩人李白不是一唱三嘆地吟詠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嗎?由秦入蜀,“西當太白有鳥道”、“天梯石棧相鉤連”,力大如五丁,身壓五嶺,氣壯如李白,西望咨嗟。兒子竟在蜀中做官,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的傳聞,怎不讓年邁的詩人牽心掛腸,深切思念。
詩的首聯既把兒子仕宦的環境寫得如此艱險,次聯就久未得其書信一事,進一步加強自己對兒子的思念。“山川萬里”承上聯而來,謂官地之遠,遠隔萬里,鴻雁傳書,更屬不易。以至三秋無信。如果說上聯從兒子做官的地方環境的艱險來表明思子之情,那么本聯就從父子相隔山川萬里之遙通訊不便來加強這種感情。
頸聯上句以秋景寓情,下句以孤燈自況。“落葉打窗風似雨”,一幅秋風蕭瑟凄涼之景;“孤燈背壁夜如年”,是人生遲暮、孤獨難熬的形象寫照。無論秋景的凄涼,還是老境的凄涼,都是人老體衰、失去依憑時容易感受體驗到的,所以在這個時候,那股思子之情就特別強烈和迫切。
如果說頸聯還是一種感應和比況,那么尾聯便使積蓄的感情潮水如傾閘而出,深切的思念通過無數次鐘情的熱淚而達到高潮。擔憂兒子的處境,想知道兒子的消息,自憐孤寂境況,心情越來越沉重悲愴,那起初的疑懼、擔憂、自嘆,終于到此以老淚縱橫的抒情方式發展到極致。
不難看出,此詩在構思、敘寫次序、重心轉換等形式上的處理,是配合作者思子之情逐步強化遞進來設計的: 以聞說路難來烘托氣氛,以三秋無信來強調思子的必要性和真實性,以落葉孤燈的感應象征來突出思子的主體之不幸,最后總括為子而憂為己而憂發展為傾閘而出的鐘情熱淚。其形式與抒情內容體現了較好的統一。其次,由兒子境況轉入父親境況,四聯中安排勻稱自然,脈絡清晰,具有律詩自成規矩方圓的形式美特征,且意辭切題,形同剝筍。最后展示給讀者的,是本詩最動人的情感精華。
上一篇:古詩《厲鶚·歸舟江行望燕子磯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姜宸英·惜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