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貝青喬·咄咄吟》原文賞析
癮到材官定若僧,當前一任泰山崩。鉛丸如雨煙如墨,尸臥穹廬吸一燈。
《咄咄吟》是一組由120首絕句組成的紀事諷刺詩,系作者在揚威將軍奕經營中陸續寫成。起于1841年冬奕經奉命東征,止于1842年末奕經于蘇州被“拿問進京”。每首之后有一則短文敘事,對清軍將士的昏聵庸懦、可笑可憤之事給以無情的揭露和諷刺。題義取自晉殷浩被黜,常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世說新語》)。此詩之后文曰:“駱駝橋距鎮寧二城約二十余里,故張應云屯兵于此,以為兩路后應。廿八日夜半,瞭見二城火光燭天,勝負莫決。繼聞炮聲四起,或請于應云曰:‘我兵不帶槍炮,而今炮聲大作,恐或失利,急宜遠赴前隊以助戰。’而應云素吸鴉片煙,時方煙癮至,不能視事。及廿九日天明,探報四至,迄無確耗。日中,鎮海前隊劉天保等敗回。傍晚,寧波前隊余步云、李廷揚自慈溪帶兵至,知其未進城,而段永福等已敗入大隱山,訛言蜂起,加以敗殘軍士乏食,哭聲震野。或謂再進,或謂宜速退,聚謀至黃昏不決。而英夷旋從樟市來犯,先焚我所棄火攻船以助聲勢,繼聞發槍炮,豕突而至。我兵望風股栗,不敢接戰,咸向慈溪城退避。而應云猶吸鴉片煙半時許,始踉蹌升輿而去。”
鴉片是一種毒品,主要含量為嗎啡,有止痛鎮定作用,但易上癮,故只能作藥用而不宜長期服食。清代鴉片傳入中國,不少人吸毒上癮,極大損害了人民身體健康,也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詩中諷刺的那位武官張應云,便是一位“癮君子”和“雙槍將”(當時對軍人攜煙槍的謔稱)。此人是奕經的門生,反攻寧波鎮海戰役中,奕經以之為前營總理,駐扎在慈溪縣東南的駱駝橋鎮。此詩即諷刺他嗜毒成癮以至貽誤軍機的丑行。
“癮到材官定若僧,當前一任泰山崩。”《文獻通考》卷一五○謂漢繼秦制,置材官(即武官)于郡國。這里“材官”即指身任前營總理的張應云。“定若僧”是說像和尚坐禪入定一樣安然無事。本來,“指揮若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動,麋鹿興于前而目不瞬” (蘇洵《心術》)是形容軍中穩操勝券、紀律嚴明。而張應云的如僧之定和“當前一任泰山崩”,卻是因素吸鴉片,臨危不能視事,貽誤軍機,導致兵敗如山倒的慘重局面。所以這里詩人用的純屬反語。反語的運用,增強了詩歌的鞭撻丑惡的力量。
“鉛丸如雨煙如墨”,這是兩個鮮明對照的畫面。“鉛丸如雨”,是指英軍洋槍洋炮,攻勢猛烈,清軍在槍林彈雨中,局勢危急。“煙如墨”則是指張應云吸鴉片時的吞云吐霧,又暗關戰陣硝煙,其妙有如“蒙太奇”:兩軍鏖戰,槍炮大作,硝煙彌漫。在煙霧中,鏡頭轉換為屋內臥榻,張應云貪婪地吸食鴉片。鴉片煙的吸法是,將煙土少許填入煙槍,湊火而吸之,稱為“一燈”; 再吸,又是“一燈”。當清軍望風股栗,向慈溪敗北的時候,張應云“猶吸鴉片煙半時許,始踉蹌升輿而去”。可見當其癮來之時,連命也不顧了,這是何等荒唐的“材官”啊! “尸臥穹廬吸一燈”,末句之妙,在雙關。“穹廬”指軍帳,“尸臥”則是熱罵,視其人如行尸走肉,故痛快之至!
反語、“蒙太奇”式語言的運用,冷嘲熱罵交加,使此詩的諷刺既明快又含蓄,故不失佳作。絕句體制短小,使所要表達的豐富內容受到限制。詩人受說唱文學的啟發,采用了就詩作注、先詩后文、詩文結合的手法,解決了上述矛盾。
上一篇:古詩《龐鳴·吳宮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譚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懷》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