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錢謙益·為友沂題楊龍友畫冊》原文賞析
楊生倜儻權奇者,萬里驍騰渥洼馬。雙耳朝批貴筑云,四蹄夕刷令支野。空坑師潰縉云山,流星飛兔不可還。即看汗血歸天上,肯余翰墨污人間? 人間翰墨已星散,十幅流傳六丁嘆。披圖澗岫幾重掩? 過眼煙嵐尚零亂。楊生作畫師巨然,隱囊紗帽如列仙。大兒聰明添樹石,侍女窈窕皴云煙。憶昔龍蛇起平陸,奮身拚施烏鳶肉。已無丹燐并黃土,況乃牙簽與玉軸?趙郎藏弆緗帙新,摩挲看畫如寫真。每于剩粉殘縑里,想見刳肝化碧人。趙郎趙郎快收取,長將石壓并手撫。莫令匣近親身劍,夜半相將作風雨。
這首詩作于順治十一年 (1654)。這時期,錢謙益和南明桂朝及張名振、鄭成功的隊伍,已有聯系,暗中幫助抗清復明的活動。本年,他在常熟小東門外三十里的白茆鎮筑紅豆山莊,準備移居其地。白茆鎮在長江口岸,比較常熟城內的住家,更便于和外界秘密聯系。他在詩中,通過贊美楊龍友,較大膽地流露反清思想。
友沂,姓趙名而汴,長沙人,是藏畫冊者。作畫者楊龍友,名文驄,貴州貴陽人。天啟元年(1621)舉人。崇禎時,官江寧知縣。南明弘光朝,官兵備副使,監軍京口 (今江蘇鎮江)。南京破,退走蘇州和處州 (今浙江麗水)。在弘光朝,因與馬士英是親戚,關系密切,頗為世人所輕。然在蘇州,襲殺降清明臣黃家鼎;在隆武朝,拜兵部右侍郎;在衢州(今浙江衢縣)提督軍務以抗清,戰敗退至福建浦城,被拘不降被殺,故謙益詩中許其忠義。《小腆紀傳》說:“文驄善畫,有文藻,跌宕風流,豪邁自喜。……其死也,眾論亦許之。”
自起句至“肯余翰墨污人間”為第一段,贊美楊龍友的才能和忠義。說楊性格“倜儻權奇”,豪放不拘小節;才能像能夠“朝批貴筑(今貴陽)云”、“夕刷令支(今河北遷安縣一帶)野”的奔騰神速的“渥洼(今甘肅安西,傳說曾產神馬)名馬”。楊名的“驄”字,屬馬類,故從馬的方面聯想;他是貴筑人,故從貴筑說起。又說他兵敗處州縉云山,像文天祥兵敗空坑(在今江西興國)一樣。其死節像能“汗血”的神駿“歸天”,他的“翰墨” (圖畫)不肯流傳異族統治下的“人間”以受“污”。
自“人間翰墨已星散”到“侍女窈窕皴云煙”為第二段,寫楊所留畫冊及畫中景象。說“星散”之余的“十幅”楊畫,是歷劫流傳的,即使道教的“六丁”之神見了,也會為之驚嘆,因為得來不易。說楊氏畫學宋代名家僧巨然,畫的是山水圖,“澗岫”重重蔽虧;畫中倚枕(隱囊)戴紗帽的人物,態度悠閑如神仙。畫幅不但是楊的手筆,還有他的“聰明大兒”所添補的“樹石”,窈窕侍女所皴染的“云煙”。最后兩句,從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中“大兒聰明到,能添老屋巔崖里。小兒心孔開,貌得山僧及童子”四句化來。
自“憶昔龍蛇起平陸”到結句為第三段,感慨亡國后文物凋喪,要趙友沂珍重保護楊畫。說國亡如“天發殺機,龍蛇起陸”(《陰符經》),臣民死亡相繼,肉飽鳥鳶。葬身無“黃土”,遑論“牙簽”、“玉軸”等文物書畫?然楊畫出于死節者,有忠義郁勃之氣,要趙“石壓”、“手撫”地珍藏,不要讓它接近身邊寶劍。否則,它會與寶劍一起化為“風雨”中的飛龍而離去,暗中呼應起段“歸天”等句。
詩的開頭以神馬喻人,氣勢驍騰;結尾設想圖畫會化龍乘風雨而去,運思飄忽奇妙。中間具體寫人、寫馬、寫畫、寫世變,敘事凝煉;又多用精工的對偶句,典故詞藻也豐富。敘事中又時時攙雜抒情。“雙耳”一聯形容馬行之速,筆力很遒勁;“憶昔龍蛇”四句寫亡國之禍,感慨很深;“每于剩粉殘縑里,想見刳肝化碧人。”[注:刳肝,指衛懿公之臣弘演刳肝事,見《新序·義勇》;化碧,指萇弘死后血化碧事,見《莊子·外物》,皆有關忠義死難的典故。]思慕楊龍友的畫藝和死節,語極镵刻而情極沉痛,皆屬難能。所以全詩骨力、詞藻、思致、情韻俱美,不愧是作者七古中的出色之作。
上一篇:古詩《吳偉業·臨頓兒》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顧炎武·五十初度時在昌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