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意
李 頎①
男兒事長征②,少小幽燕客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④。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⑤。黃云隴底白云飛⑥,未得報恩不得歸。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⑦。今為羌笛出塞聲⑧,使我三軍淚如雨。⊙【注釋】
①李頎:見《古從軍行》。
②長征:從軍。
③幽燕客:旅居幽燕地區。幽燕:泛指今河北、遼寧一帶。
④輕七尺:輕生死。七尺:七尺之軀,代指成年男子。
⑤磔:紛張。指人姿容威武。
⑥黃云:云色昏暗。隴:山地。
⑦解:懂得,擅長。
⑧羌:古西北部族名。
⊙【詩本事】
古意即擬古之意。本詩談邊塞因從軍而旅居邊地的少年游俠。唐時尚武,多思邊功,因去邊塞之人甚多。本詩即寫此類少年游俠之事。
⊙【賞評】
李頎此詩名為擬古,實感唐事。首兩句,寫主人公的來歷,其中“少小”一句既寫其功名心切,為下文寫其勇悍作了烘托,又為末尾寫思鄉之濃作了鋪墊。接下四句話,緊承上文刻畫了他勇武善戰的英姿。底下二句承上啟下寫主人公志向未伸,心愿久久難以實現。其中黃云襯托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順勢轉入對思鄉之情的描繪。李詩善于寫音樂,這首詩寫思鄉亦以樂聲作引,寫遼東少婦的音樂與舞蹈技術高,以羌笛奏邊音,引得戰士淚如雨下。由于上文寫主人公壯志未遂,“不得歸”交代了思鄉之意已起,開頭又交代了主人公少小離家,故這里的描寫毫不突兀,合情合理。但悲則悲矣,并未曾產生對邊戍的痛恨而斷然決定歸家,這與范仲淹“燕然未勒歸無計”有異曲同工之妙,使得這首詩慷慨悲壯,動人心魂!
不僅如此,在哲理上,這首詩還給人深沉而豐富的思索,頗耐人尋味!如“未得報恩”一句有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報答知遇之恩的觀念;而“少小”為客離家又顯示了人的需求層次中追求理想、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對主人公雄武之姿的描寫又體現了燕趙文化的豪壯尚武之風與中國文化傳統中任俠之氣;思鄉則又是中國詩歌的重要題材與傳統。故這首詩顯得意蘊豐富,哲理性強,讓人感悟頗多,頗耐一讀。
⊙【詩評選輯】
①明·周珽、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總為邊士思歸之辭,而自況之意,言外可惜思。吳山民曰:“未得報恩不得歸”,用兩“得”字更健。王世貞曰章節短亮而意自古。
②清·王阮亭編,吳煊、胡昉輯注《唐賢三昧集箋注》:古意蒼然可掬,妙在先作一墊。
③清·張文蓀《唐賢清雅集》:奇氣逼人,下忽變作清音古調,妙極自然。
④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其詩)別有天授,自成一家。
上一篇:郭 震《古劍篇》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李 白《古風(其三十四)》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