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詩
(清)郭亮
昔人問岱意如何①?秦隴青青又見它。
地或有心歸世外,人疑無路踏云過。
春深澗冷余霜雪,夜靜心寒下蔦蘿②。
慚負素心同野馬,還將長劍倚嵯峨③。
【作者簡介】
郭亮(生卒年不詳),上元(今江蘇南京市)人。進士,清世祖順治五年(1648年)任清朝隆德縣首任知縣。后舉卓異,歷官工科都給事中,轉(zhuǎn)任西寧兵務(wù)副使,不久升任湖廣參政。郭亮重文化,曾重修隆德學(xué)廟、壇祠等。康熙本《隆德縣志》“官師”目有其事略,“山川”目有其詩作。
【詞語簡注】
①問岱:登臨泰山。岱(音dài),泰山的別稱,也叫“岱宗”。唐杜甫有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末了”。此句即此化用而來。
②蔦蘿(音niǎo luó):一年生草本植物,纏繞莖,葉子呈絲狀,花冠細長,紅色或白色。原產(chǎn)熱帶地方,可供觀賞。
③嵯峨(音cuō é):山勢高峻,在此指六盤山雄偉高峻。
【內(nèi)容簡析】
據(jù)康熙年間常星景纂《隆德縣志》,本詩是清朝初年隆德縣知縣郭亮在任時寫的一首有關(guān)六盤山的詩作。而據(jù)民國時期陳國棟纂《重修隆德縣志》,題為明朝都御史陳棐《過六盤山》詩。今姑從其舊,存疑待考。
詩的首句作者就以“昔人問岱意如何”發(fā)問,言古人登臨泰山意在觀覽河山而小天下,如今在大西北,“秦隴青青又見它”,意即六盤山橫臥秦隴大地,山色青青,山形高峻,看到它又似乎看見了齊魯大地上的泰山。三、四句對仗工整,言行經(jīng)六盤山,天地秀美,使人心生回歸世外桃源之感;腳下無路,又使人行走之處如腳踏云霧凌空而過。五、六句寫身處六盤山野,不僅能看到春天已深,而且能見到澗水寒冷,溝壑間還殘留著冬天的霜雪,而到了夜間,四野靜寂,行人心膽寒怯,猶如攀附在蔦蘿草上。結(jié)尾兩句,作者由景抒情,寫登臨六盤山的感想:慚愧自己辜負了平素心愿,如同野馬漫無目的地四處奔波,應(yīng)該手握長劍,倚靠雄偉的六盤山,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
上一篇:(明)胡松《六 盤 詩》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清)黃璟《六盤山寺精舍》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