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夢陽·朱仙鎮(zhèn)》原文賞析
水店回罔抱,春湍滾白沙。戰(zhàn)場猶傍柳,遺廟只棲鴉。萬古關河淚,孤村日暮笳。向來戎馬志,辛苦為中華。
朱仙鎮(zhèn),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南,地當水陸交通要沖,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這里曾發(fā)生過中國歷史上極其悲壯的事件。這年七月,抗金名將岳飛率中路北伐軍奮勇突進,先在郾城打敗了金兀術精銳部隊,獲得郾城大捷,然后“進軍朱仙鎮(zhèn),距汴京(即今開封市)四十五里,與兀術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五百奮擊,大破之,兀術遁還汴京”(《宋史紀事本末》卷七十)。岳飛眼看汴京指日可下,興奮地對將士們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就在大家摩拳擦掌,亟待攻下汴京,渡過黃河,收復大片國土之時,主張投降的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拒不執(zhí)行命令,堅決要求繼續(xù)乘勝前進。秦檜竟在一天內下發(fā)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飛火速退兵。岳飛不得已,只好忍痛撤兵,他憤慨地說:“十年之力,廢于一旦!”岳飛撤軍后,已收復的大片土地,包括朱仙鎮(zhèn)在內,又重新淪入金兵鐵蹄的踐踏之下。岳飛撤回南宋后,遭到秦檜的無恥陷害,被逮捕入獄,并以“莫須有”的罪名,于1142年1月27日(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慘遭殺害,成為千古奇冤。人們?yōu)榱思o念岳飛,在他當年最后戰(zhàn)斗過的地方朱仙鎮(zhèn),建立了岳王廟(趙構、秦檜死后,岳飛被追封為鄂王,又稱岳王)。這首詩是李夢陽路經(jīng)朱仙鎮(zhèn)時所作,全詩以滿腔熱情,贊揚了岳飛恢復中華故土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的赫赫戰(zhàn)功,表現(xiàn)出對民族英雄的無限景仰,也表示了對趙構、秦檜的極大憤慨,詩中充滿著悲壯蒼涼的感情。
這首詩所歌詠的重點,雖然并不在朱仙鎮(zhèn)這個地方,而在于這里的歷史事件,特別是以精忠報國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這個歷史人物,但畢竟是以《朱仙鎮(zhèn)》為題,通過對朱仙鎮(zhèn)整個地理環(huán)境的描寫,來追溯往事,寄寓感慨,所以前兩聯(lián)仍然緊扣題目,以寫景為主,來描繪朱仙鎮(zhèn)的景象,在寫景中融進抒情。首聯(lián)直接入題:“水店回罔抱,春湍滾白沙。”作者來到朱仙鎮(zhèn),他看到的最引人注目的景象是:整個朱仙鎮(zhèn)被密如蛛網(wǎng)的流水所環(huán)抱,那河中碧綠的春水在湍急地奔流,卷起白沙滾滾而下。首句中“罔”字同“網(wǎng)”,即網(wǎng)。《易·系辭下》“(伏羲)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這兩句是朱仙鎮(zhèn)的全景:明媚的春天,水網(wǎng)如織,春流浩蕩,一派美好風光。但仔細咀嚼,詩句中卻另外暗含兩層意思:一是面對湍急的流水,想起孔子曾經(jīng)慨嘆過的“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感到古老的朱仙鎮(zhèn)經(jīng)歷了多么漫長的歲月;二是還有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感嘆的“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意,朱仙鎮(zhèn)的著名歷史人物似乎都一一黯淡了,只有抗金名將岳飛依然勾起人們的回憶。這兩句詩意極為婉折深沉,所以頷聯(lián)就逐漸把筆觸移到與岳飛有直接關系的“戰(zhàn)場”和“遺廟”上:“戰(zhàn)場猶傍柳,遺廟只棲鴉。”前句是倒裝句法,意思是那古老的柳樹在春天一派新綠,依然緊傍著當年岳飛與金兀術鏖兵的戰(zhàn)場。作者從眼前的柳樹想到遙遠的過去,其中“猶傍”二字,把柳樹寫得滿含深情,它是當年激戰(zhàn)的見證,如今仿佛還在留戀著那古老的戰(zhàn)場,默默地回憶岳飛金戈鐵馬的往事。第二句稍有轉折,更多的是寫現(xiàn)在:那遺留下來的紀念功勛卓著的岳王之廟,如今卻一派冷落,只有樹上棲息的烏鴉,在發(fā)出“呀呀”的叫聲。句中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抗金已成過去,英雄也已成為歷史,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在冷落中充滿凄涼之意。這四句都是寫景,先用鳥瞰式的方法寫出當?shù)刈钣刑厣娜埃缓笥址謱懥恕皯?zhàn)場”和“遺廟”兩個近景,遠近結合,有合有分,筆墨極為簡練,組織得又很和諧,見出作者巧妙的藝術構思。并且,在寫景中,蘊涵著作者深沉的感情,使情和景自然結合,天衣無縫。
如果說前兩聯(lián)是側重寫景,通過寫景來抒情,那么,后兩聯(lián)卻正好相反,主要在于抒發(fā)感慨,在抒情中寫景。頸聯(lián)“萬古關河淚,孤村日暮笳”,前一句使人聯(lián)想到當時岳飛被迫撤軍的情形: “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 ‘十年之力,廢于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飛亦泣下”,“哭聲震野”。(《宋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作者想到,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岳飛抗金中那極為悲壯動人的一幕,不知感動過多少人悲憤下淚; 如今,在這悲涼的古戰(zhàn)場旁又聽見胡笳悲傷的 “嗚嗚”聲,好像當年的 “哭聲震野”一樣,更使人感動得落淚了。這是把對往事的追憶和眼前的實景結合起來寫,其悲痛傷感之情,在前四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到尾聯(lián),作者按捺不住自己的滿腔激憤,忍不住大聲呼喊,在悲愴動人的感慨中,高度贊揚了岳飛一心為恢復失地而戰(zhàn)的高貴品質: “向來戎馬志,辛苦為中華。”岳飛在《五岳祠盟記》中說自己 “總發(fā)從軍,歷二百余戰(zhàn)”,目的完全是為了 “北逾沙漠,喋血虜廷”,“迎二圣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所以作者說,岳飛一生,戎馬倥傯,不憚艱難辛苦,一心一意地是為著恢復中華的故土。這最后一聯(lián),作者對抗金民族英雄的高度崇敬之意和無限欽仰之情,激蕩在字里行間,也對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最后含冤而死,提出了抗議,顯得激情滿懷,那含蘊其中的深沉的感情,扣動著讀者的心弦,引起心靈的共振。全詩以景起,以情結,把古戰(zhàn)場朱仙鎮(zhèn)的今天和過去,把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結合起來,交織描寫,使情景水乳交融,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作者在路過朱仙鎮(zhèn)時,還專門去憑吊了岳王廟,有《朱仙鎮(zhèn)廟》一首: “宋墓莽岑寂,岳宮今在茲。風霜留檜柏,陰雨見旌旗。百戰(zhàn)回戈地,中原左衽時。土人嚴伏臘,偏護向南枝。”這首詩也寫得一往情深,對岳飛充滿敬仰之情。所以在《朱仙鎮(zhèn)》詩中,對岳王廟只說“遺廟只棲鴉”,一筆帶過,而且與全詩的悲愴蒼涼的基調相吻合,只強調了它的荒涼的一面。這首《朱仙鎮(zhèn)》詩與《朱仙鎮(zhèn)廟》詩相比,在詩意的委婉曲折上,在結構的起伏跌宕和筆墨的變化上,以及在情景的交融,感慨的廣遠深沉上,似有過之,讀來更具動人心弦的力量和富于詩藝的美感。讀者試反復諷誦,細加比較,當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上一篇:古詩《陳恭尹·木棉花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朱彝尊·雜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