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申涵光·春雪歌》原文賞析
北風昨夜吹林莽,雪片朝飛大如掌。南園老梅凍不開,饑烏啄落蒼苔上。破屋寒多午未餐,擁衾對雪空長嘆。去歲雨頻禾爛死,冰消委巷生波瀾。吳楚井干江底坼,北方翻作蛟龍宅。豪客椎牛晝殺人,彎弓笑入長安陌。長安畫閣壓氍毹,獵罷高懸金仆姑。歌聲入夜華燈暖,不信人間有餓夫。
《春雪歌》是一首歌行體詩。作者申涵光,明末的愛國遺民,明亡,隱居不出。作為遺民,申涵光對清廷的民族壓迫、對清廷的統治是堅決反對的;作為隱者,申涵光時時在冷靜地觀察現實,所以他的詩,多反映當時人民的苦難。《春雪歌》更深刻地揭示出現實社會中人們苦樂的懸殊。
“北風昨夜吹林莽,雪片朝飛大如掌。南園老梅凍不開,饑烏啄落蒼苔上”。起首四句,寫大雪滿天,室外一片嚴寒。現在已是早春,按理,天氣應該暖和一些了,就是天沒晴吧,雪也應該小一些的。但昨夜北方吹來的寒風,呼嘯而過,吹得平原上的草木東倒西歪。詩人整夜都睡不著覺,早上開門一看,大片大片的雪花漫天飛舞。“大如掌”是夸張的描寫,它恰當地突出了雪花之大。天氣十分寒冷,南面的庭園是比較能夠避風的,園里那株老梅上的花蕾,昨天就像要開放了,可能是凍得太厲害了吧,今天竟然沒有開放。雪太大了,一會兒地面就蓋滿了厚厚的雪。烏鴉饑不擇食,竟然去啄食老梅的花蕾,許多花蕾都被它啄落在蒼苔上了。這是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物來寫雪之大、天之寒。這是全篇的背景。
“破屋寒多午未餐,擁衾對雪空長嘆。去歲雨頻禾爛死,冰消委巷生波瀾。”接下來寫室內的人,寫這抒情主人公的生活情況和思想活動。(抒情主人公身上也有作者的影子)前兩句寫:屋子是破的,不能避風雪,這樣室內的寒冷也就比別的人家多。“多”字用得好,能給人以具體的印象。室中的主人年老多病,是被凍僵了吧,也許還缺乏糧食、缺乏柴火吧!已經中午了,他還沒有早餐。你看他擁著破舊的被子,坐在床上,面對大雪,無可奈何地不時發出一聲聲的嘆息。由于饑餓,就更覺得寒冷,又饑又寒,怎能不嘆息?但嘆息又有什么用呢?誰來關心他呢?一個“空”字寫出了這個抒情主人公孤苦零丁,得不到同情和幫助。后面兩句寫主人公的思想活動:在饑寒交迫中,他想起了去年。——其實幾天前就是去年。去年的自然災害實在不小:夏天,雨水太多,農村的禾苗多受澇爛死,收成不好,米貴如珠;冬天,到處冰封雪壓,遇到幾個晴天,冰雪消融,冰水流淌,連城市的小巷里都起了波瀾。這還是前不久的事哩。想到這些,這個抒情主人公,又發出了長嘆。
“吳楚井干江底坼,北方翻作蛟龍宅。豪客椎牛晝殺人,彎弓笑入長安陌。”這四句進一步寫造成人民痛苦的原因——天災與人禍。主人公繼續在思考:去年的天災是多年未遇的,而且遍及了全國,在南方,古吳楚之地旱得厲害,連水井都干了,甚至江水干涸,江底都裂開了口。而北方呢,又澇得厲害,到處都是水,簡直成了蛟龍的住宅了。“江底坼”是用夸張的手法。“北方翻作蛟龍宅”是用隱喻兼夸張的手法,二者恰當地突出了自然災害的嚴重,這都是廣大人民生活痛苦的原因,這是天災。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哩,人禍中觸目驚心的,就是那些不知從哪里來的“豪客”。這些人衣著鮮明,神情狂傲。這些人大白天就在京畿之內宰牛殺人,掠奪老百姓。當他們搶劫夠了時,公然拿著武器(《弓刀等),面帶笑容,向首都的近郊走去。誰敢在首都郊外這樣橫行?詩人沒有明白地寫出來,留給讀者思想。我們也不難想到,原來這些“豪客”,亦官,亦兵,亦匪!這一段用夸張、比喻和具體描寫,寫出“天災”、“人禍”是造成人民痛苦的直接原因。
“長安畫閣壓氍毹,獵罷高懸金仆姑。歌聲入夜華燈暖,不信人間有餓夫。”結尾四句寫首都王公貴族的豪華生活,與前面寫的人民的痛苦生活相對比,結束全詩。抒情主人公在回憶他所看到的王公貴族的生活:一幢幢高樓畫閣高入云霄,里面地下鋪著厚厚的毛織地毯,王公貴族和他們的八旗子弟,是那里的主人。他們在雪地里獵罷歸來,洋洋得意,叫侍衛把名貴的弓箭“金仆姑”等武器高懸壁上,便在華燈之下,在歌兒舞女的淺斟低唱中飲酒取樂,沉醉在一片溫馨的笑語中,他們哪里知道人世間有大量的勞苦人民在饑寒交迫中生活呢?他們縱然聽到有人談及民間疾苦,也是不會相信的,他們也許還會像晉惠帝那樣怪饑民不食肉糜哩。
全詩深刻而沉痛地寫出當時社會上的苦樂懸殊:人民饑寒交迫,而滿族統治者卻在花天酒地中生活。一邊是“破屋寒多午未餐,擁衾對雪空長嘆”;一邊是“歌聲入夜華燈暖,不信人間有餓夫”。一方面有“吳楚井干江底坼,北方翻作蛟龍宅”的天災;一方面有“豪客椎牛晝殺人,彎弓笑入長安陌”的人禍。寫得淋漓盡致,深刻感人。無論思想上藝術上都是值得借鑒的。
上一篇:古詩《何景明·易水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沈德潛·曉經平江路》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