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嘲某房書》原文與賞析
雪大風狂凍又堅,布袍一領(lǐng)并無棉。自從接管田房稅,灰鼠裘披八月天。
《嘲某房書》,“房書”應為清末吳地方言,即指帳房、文書之類的人。
晚清著名譴責小說作家,《官場現(xiàn)形記》作者李寶嘉(李伯元)的 《莊諧詩話》稱: “某房書,素極貧。后忽管戶稅,遂大煊赫,鄉(xiāng)人嘲以詩云云。”“莊”為莊重,“諧”為詼諧。此則詩話顧名思義,當是有莊重事,也有開心事。此詩話說的是,有位身為帳房文書的人,一向極為貧寒。后來忽然得以做管理戶籍稅收的工作,便突然大為發(fā)跡,聲勢顯赫,一躍而入于豪富之列。他的暴富顯然來路不正,因而同鄉(xiāng)之人、知其底細者寫了這首嘲諷他的詩。
全詩四句,兩兩對比。首二句“雪大風狂凍又堅,布袍一領(lǐng)并無棉”,寫這位房書從前作普通帳房文書時的情況。那時候,冬天來臨時,刮寒風、下大雪、冰凍堅實,這種情況,雖在江南無錫、蘇州、上海一帶,嚴冬之時也會出現(xiàn)。這時候的這位文書因為極為貧寒,連棉衣也無力置備,只能穿上一領(lǐng)布袍,布袍內(nèi)還不能有棉花,因為沒有錢去買。在明清時代,棉花還較為稀少貴重,江南的窮人便大多穿不起棉衣,而只能用亂麻作絮放入袍內(nèi)以御寒。如明代初年著名散文家宋濂的名篇 《送東陽馬生序》便有: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這里的“緼袍”即指用亂麻作絮的袍子,為窮人所穿用。
后二句 “自從接管田房稅,灰鼠裘披八月天”。說的是此人在接任了管理田房稅務(wù)的職位之后,情況便完全變了,雖然還只是八月的天氣,他已經(jīng)穿上了華貴的灰鼠皮襖了。
身為窮帳房時,雖嚴冬亦無棉袍;掌管田房稅后,雖在八月天,卻已穿上了灰鼠裘。這是強烈的對比,巨大的反差,這種反差的出現(xiàn),原因只是一個:此人的 “工作性質(zhì)”變了。經(jīng)管田產(chǎn)、房屋與稅收,歷來是肥缺,油水最大。有云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田稅官比之 “清知府”來,其“歲入”也自不薄。當然,這不是靠正常的薪水收入,而是靠收受賄賂和貪污而來。因而這首詩的兩相對比之余的弦外之音,便是譴責這種不公正的社會現(xiàn)象和惡劣風氣的。此四句,只以其人的前后穿衣為例,未及其他,即是以偏代全,舉一反三的手法,其余可由讀者自行領(lǐng)會,不必明言了。
詩中所揭露的現(xiàn)象仍然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古代,在外國,有;在現(xiàn)代,在我國,也有。這種管理田戶、房屋、稅收的人們,也大都是 “經(jīng)濟條件”極好的人。不是嗎? 因而,這首詩還有著諷喻現(xiàn)實的意義。
上一篇:《清代民歌·嘲割裂題(選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嘲賈似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