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柳青娘》原文與賞析
青絲髻綰臉邊芳,淡紅衫子掩酥胸。出門斜撚同心弄。意恛惶,故使橫波認玉郎。叵耐不知何處去,教人幾度掛羅裳。待得歸來須共語,情轉傷,斷卻妝樓伴小娘。
《柳青娘》,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五代馮翊子子休《桂苑叢談》指玄宗時的歌伎說:“國朝婦人有永新婦、御史娘、柳青娘,皆一時之妙也。”故此調是因著名歌伎柳青娘而得名。《柳青娘》原載《云謠集雜曲子》,共有兩首,均寫歌伎怨情。這里所選的是第一首。
此詞抒發的是一個被遺棄的歌伎寂寞悲苦心情。開頭三句,是詞中女主人公的一個“亮相”:她發髻如青絲,容顏秀美,身著淡紅衫,綺門拈弄著同心結。同心,即同心結。同心結是由兩股彩繩綰成連環回文的形式再抽緊而成的結子,象征男女“恩深情長”,經常作為愛情信物贈品。這首詞中女主人公所拈弄的同心結,是她與“玉郎”愛情的證物。作品通過“弄同心結”這一動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對情人的思念和期待。“意恛惶,故使橫波認玉郎”二句,直接描寫期待情人歸來的急切心情。恛惶,同 “徊徨”,猶“彷徨”,往返回旋的樣子。故,久。使,用。橫波,指目光,言其流動明亮如水。認,辨認識別。玉郎,古時女子對相好者的愛稱。這二句,既寫出了等待時間之長,又寫出了辨認的聚精會神。女主人公在門外來回走動,東瞅西望,焦急萬分,一心要從人群中認出玉郎來。
下片的首句緊承上片末句而來,寫玉郎一去不歸。玉郎是那么浮浪和輕薄,從前曾用虛情假意騙取了這位女主人公的愛情,可是一走之后,就音信杳無,又到別處廝混去了。“叵耐”逗出一點怨意。“雖叵耐,又尋思,怎生嗔得儼”。第二句寫無意妝飾。女主人公“待郎郎不歸”,心境不好,情緒不佳,無心梳妝打扮,所以掛起羅裳。“幾度”明寫多次的化裝與卸裝,暗寫多次的希望與失望。結拍“待得歸來”三句進一步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希望與失望:想象著等他歸來后應促膝談心,但轉思又令人悲傷,因他不再來作伴,已斷絕往來。“待得歸來須共語”一句所描述的意境,頗似李商隱的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語時”所寫的意境。這愿望是美好誘人的,但不能成為現實。“情轉傷”是一個陡然的轉折。“斷卻妝樓伴小娘”,語氣肯定,是女主人公根據自己的痛苦經歷而作出的判斷,是對曾經玩弄過她的那位輕薄少年的丑惡行徑的揭露和斥責,浸透了這位受過糟蹋而終被遺棄的歌伎的悲憤的淚水。
這首詞中的女主人公,是那么多情而溫柔,可是她卻被人欺騙、玩弄、遺棄;被遺棄之后,又只能默默地接受命運的擺弄,獨自忍受著痛苦的折磨。作者這樣寫,至少在客觀上從一個側面揭露和控訴了當時的社會不平。
這首詞在表面上沒有寫哀愁,而在骨子里卻浸透了哀愁;在表面上沒有寫希望,而在骨子里卻充滿了希望。正是這種哀怨和希望的交織,使讀者感到溫情脈脈,春意綿綿,最足耐人尋味。好像品茗一樣,太濃則轉苦,太淡則寡味,只有在清淡之中含濃郁之味,在濃郁之中帶清淡之氣,才能給人一種真正的美好的享受。這首詞的意境,就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
上一篇:《明代民歌·時尚急催玉(欽天監)》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秦漢民歌·梁甫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