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民歌·梁甫吟》原文與賞析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jì)。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 國相齊晏子。
這是一首哀悼三勇士因二桃而被殺之詩?;蝾}為諸葛亮所作,從所寫內(nèi)容來看,當(dāng)為漢代樂府民歌。
詩篇首先從因讒言陷害而被殺死的三士之墳寫起?!安匠鳊R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饼R城,即臨淄。蕩陰里,又名陰陽里,在齊城東南。累累,一個接一個的樣子,漢樂府民歌《十五從軍征》有 “松柏冢累累”的詩句。步行走出齊國城門,向東南方向的蕩陰里遙望,映入眼簾的是緊緊相連的三座荒墳,其大小極為相似。作者先從陰森凄涼的三座荒墳寫起,一下子就使詩篇籠罩在一種悲愴的氛圍之中,奠定了此詩的基調(diào)。另外,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急于要知道的懸念,即三墳何以“累累正相似”?下面就順勢回答了這個問題:“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边@里以民歌中常用的設(shè)問句式提出問題。請問那是誰家的墳?zāi)鼓?那是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三人之墳?zāi)埂_@三個人都是齊景公門下的壯士。晏嬰對他們?nèi)擞露鵁o禮極為不滿,擔(dān)心他們危害國家,于是勸齊景公除去三人,并為齊景公想出一個殺掉三壯士的辦法。即送給三勇士兩只桃子,讓他們以功勞大小來分吃桃子。首先,公孫接自報有殺虎之功,拿了一只桃子。接著,田開疆自報有殺敵之功,也拿過來一只桃子。這時古冶子自報有潛水殺黿救主之功。他說:“當(dāng)年我跟國君過黃河,有只大黿魚銜去了一匹驂馬。我潛水十來里,終于捉住黿魚,救出了驂馬。當(dāng)我從水里出來時,岸上觀看的人都認(rèn)為是河神出來了。這樣的大功難道不應(yīng)該吃桃子嗎?你們快把桃子拿出來吧?”說著便把劍拔出來了。公孫接、田開疆聽后,都覺得臉紅羞愧,還出桃子而自殺。古冶子也為此后悔羞慚自刎而死(事見《晏子春秋·諫下篇》)。“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jì)?!倍渚o承上二句,是對三勇士的贊揚。他們力大無比,能推倒南山,文才超群,能精通天地之理?!拔哪芙^地紀(jì)”,一作 “又能絕地紀(jì)”。這樣,上下兩句皆指“三士以勇力出名,無所謂文”。這樣頂天立地之英雄為什么能被小小的兩個桃子害死?這正是作者寫此詩的主旨,也是感情憤慨的緣由。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痹娙苏J(rèn)為,世上最可怕的是讒言,一旦受到讒言陷害,二只桃子居然能殺死三位勇士。是誰這樣陰險狠毒,想出計謀呢?那是身為相國的晏子。對陰謀陷害三勇士的晏嬰進行了強烈的譴責(zé),作者的憤慨之情也達到了頂點。
此詩雖然很短,僅有十二句,卻善于鋪陳渲染,寫得極有特色。如詩篇開始就以電影特寫鏡頭的形式,渲染出一種凄涼的氣氛。接著渲染、鋪陳了三士的“排南山”、“絕地紀(jì)”的才能。正是基于此,才引起了讀者對三士的同情、贊嘆,最后把眼光集中到陷害三士的晏嬰身上,感情強烈,愛憎分明,閱讀之后,使人久久不能平靜。
此詩雖平鋪敘事,但并不呆滯,主要是作者時而采用設(shè)問的句式。當(dāng)看到那累累相似之墓,不由得提出“問是誰家墓?”當(dāng)交代出三士被讒言所害之后,又很自然地問道:“誰能為此謀”,使詩篇顯得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環(huán)環(huán)相扣,迭宕起伏,可謂平鋪不直敘,顯示出此詩獨特的風(fēng)格。
上一篇:《唐代民歌·柳青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汝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