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火謠并序
吳城六門①,莫盛于西閶。六月初,賊舉火焚楓橋達晝夜②,時宰坐睥睨間飲酒顧望③,無異平日。時烈風大作,煙焰蔽天,不辨咫尺,哭聲遍城內外。或指城上云④:“勿啼哭,看城上賞火!”吁!有是哉⑤。作《賞火謠》。
金閶門外賊火赤⑥,萬室齊繞才頃刻。城頭坐擁肉食人⑦,對火銜杯如賞春。城中哭聲接城外,宰獨何心翻痛快⑧。憤兵獨有任公子⑨,夜半巡城淚不止。縋城躍馬出沙河⑩,義師都向湖心死。
①吳城,指蘇州。六門,即閶門、胥門、匠門(將門)、盤門、齊門、葑門。閶門為蘇州城西門,也是最繁盛地區。 ②賊,指倭寇。楓橋,在閶門外。 ③時宰,當時的地方長官。睥睨,城上短墻。 ④或,有人。 ⑤有是哉,竟然有這樣的事!驚奇憤嘆之詞。 ⑥金閶,即閶門。因古有金閶亭,以位在西而與閶門近,故名。 ⑦肉食人,指享厚祿而庸碌的官員,含貶義。《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⑧翻,反。 ⑨憤兵,因發憤而出戰。任公子,指任環,詳見說明。⑩縋城,從城上以繩懸之而下。
【說明】 選自朱彝尊《明詩綜》。作者家鄉嘉定在明代屬蘇州,故此詩中所記當為目睹的實況。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沿海倭亂》:嘉靖三十四年(1555)六月,倭寇掠蘇州,民爭入城。“門不啟,號呼震野,乘陴者望之而嘆。攀援上者,又縋絕而下。任環還自儀真,曰:‘奈何坐視之?縱有覘諜,我在無患也。’乃出辟門,令男女以列進,所活蓋數萬人。”
任環,字應乾,長治(今屬山西)人。當時任按察僉事,整飭蘇松二府兵備。卒后建祠蘇州。《明史》載其在軍中與士卒同寢食。軍事急,嘗書姓名于肢體曰:“戰死,分也。先人遺體,他日或收葬。”將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任環的忠貞果敢,奮不惜身,與時宰的城頭賞火,全無心肝,在火光的背景下對比分外強烈。時宰的姓名雖未指出,詩人卻為他留下了臉譜,亦封建官吏百丑圖之一例。
上一篇:《觀選淑女》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風雨嘆》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