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夫謠
擔夫來,擔夫來,爾何為者軍當差。朝廷養軍為殺賊,遣作擔夫誰愛惜?自從少小被編差,垂老奔走何曾息。只今丁壯逃亡盡,數十殘兵渾瘦黑①。可憐風雨霜雪時,凍餓龍鐘強驅逼。手摶麥屑淘水餐,頭面垢膩懸蟣虱。高山大嶺坡百盤,衣破肩穿足無力。三步回頭五步愁,密箐深林多虎跡②。歸來息足未下坡,郵亭又報官員過③。朝亦官員過,暮亦官員過。貴州都來手掌地,焉用官員如許多④?太平不肯恤戰士,一旦緩急將奈何⑤!吁嚱⑥!一旦緩急將奈何。
①渾,全。 ②箐,滇黔一帶多稱大竹林為箐。 ③郵亭,供傳遞文書者止宿之處,也作官員往來的安頓之所。 ④焉,怎,何必。⑤緩急,此處為偏義詞,單指危急。 ⑥吁嚱,感嘆詞。
【說明】 作于謫貴州都勻時。因為采用歌謠體,所以語言很淺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為“有香山新樂府遺音”。作者另有一首《邊軍謠》,與此詩為姊妹篇。
詩中的擔夫,本是士兵。明代中葉后,軍務日益敗壞,衛所的實際兵員每少于規定的編制,還要給軍官私人服勞。兵士在交替時,軍官勒索賄賂,貧軍不能應付,故雖年老只能服勞于軍中,強壯的則乘間逃亡。軍官有利可圖,所以軍官的數額卻越來越多。
作者于《去積弊以振作人材疏》中有云:“大抵添設一官,止為吏胥人等開一騙錢局,其實于民無分毫之益。今天下額外剩員,所在充溢,愈近民者則其害愈甚。至于布按二司,設官尤為過多,其巡歷地方,或一時總至,或先后沓來。有司政事,奪于送迎;民間財力,困于供億。……今之為撫按者,止知督率二司出巡,足以禁制守令之貪暴,不知過多之為害如此。”這與本詩中的“焉用官員如許多”正可參照,亦有的放矢之詞。但明代的官僚政權已到了潰爛的地步,書生的紙上呼吁,只是雷門布鼓而已。
上一篇:《莊昶》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楊士奇》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