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詩歌《夢※》原文與賞析
很多的夢,趁黃昏起哄。
前夢才擠卻大前夢時,后夢又趕走了前夢。
去的前夢黑如墨; 在的后夢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說,“看我真好顏色。”
顏色許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說話的是誰?
暗里不知,身熱頭痛。
你來你來! 明白的夢。
【注釋】
本篇最初發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號,署名唐俟,《魯迅詩稿》第二行無“時”字。
【析】 夢是詩,是自由追求的象征。夢的意象,透漏出詩人對形形色色新舊思想撞擊下的祖國前途的憂慮,對古老國土上人民何去何從的深思:誰說鐵屋子中沉睡的人沒有過夢,誰說風雨如磐的故園沒有過自由追求。尤其是在幾千年封建文明的黃昏,舊的、新的,各種各樣的夢,紅的、黑的,五光十色的自由許諾。活脫脫,前擁后擠地在鐵屋子周遭徜徉,在風雨如晦的暗夜中翻飛著花樣。它有過歷時性的久遠:曾點綴了鐵屋中百年昏睡的單調,曾譜寫過直面人生的斗士血薦軒轅的悲歌。它還有共時性的幽深:墨一般黑的夢,穿過黑如墨的暗夜。夢中的人無從把捉,是夢的背景太暗,還是本做著太暗的夢。夢的內蘊到底是什么?夢象征著的自由又意味著什么?夢中的人無從領悟,因為夢里夢外,前夢后夢皆一片墨黑,看不清夢后面的影,也看不清夢消逝的路。
夢與詩,詩與夢,到底是詩人在詩中吟夢,還是夢中有詩人吟詩,這虛實交錯的意境中,依稀有上下翻飛的幻影,輕輕召喚著吟夢的詩人,也召喚著吟詩的夢中人:此處有撕裂黑暗的縫隙,隨我來吧,我許你重窺天地萬物大好顏色,我帶你掙脫塵世,向自由的天堂飛升。
真的?假的?夢中人寧可相信黑屋外有色彩斑斕的山、波光粼粼的水;詩人寧可相信黑暗外有太陽的光、大地的綠。但夢中人如何砸開那黑屋,一睹那山、那水、那太陽、那大地。詩人又怎么辨明那身影、那呼喚的聲音,是天使的愛,還是魔鬼變著花樣愚人。夢中人,已夢見過無數次走馬燈式的喧鬧節日,詩人已見慣了無數次新桃換舊符的把戲。夢中人辨不清天使、魔鬼、天堂、地獄。詩人也猜不準靡非斯特玩何樣式的魔術來擄掠苦難者的靈魂。
夢中的無從選擇和無所選擇的夢,使夢中人大汗淋漓,輾轉反側,使詩人憂心忡忡、目眩頭暈。但夢中人依然吟詩:來吧,明白如陽光、清徹如水晶的新夢。詩人依舊吟詩: 來吧,真正驅散暗夜的曙光。
詩作明里吟詠、把玩著夢,似乎空靈超脫,但骨子里是憂心如焚的困惑與焦灼,冷峭如冰與熾熱似火同詩與夢閃織成又一虛實難分的意境,使作品呈現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
上一篇:魯迅詩歌《桃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雜文《正是時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