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1)。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2)。
【譯詩】我倆忠貞不渝,柔情密意,如滄海之水、如巫山之云。你不幸盍然與世長辭,我偶遇花容月貌也毫不顧問。失去愛妻,萬念俱灰,唯有專心修道,永懷圣潔之心。
【解析】元和四年(809)七月,元稹的原配妻子韋叢去世。元稹出于對亡妻的執著的懷戀,陸續寫了許多情深意切的悼亡詩,篇篇傳情,曲曲動人。《離思》便是其中的一首。詩人運用“比較中之比喻”的表現方法,深情地贊嘆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情誼,由衷地表達了喪妻后的極度悲哀及對愛妻的忠貞不渝、懷念不止的情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首兩句抒寫懷舊悼亡之情。以“滄海”暗喻至深至廣,與其他地方的水相比較,別處的水自然遜色;以“巫山”之云暗喻纏綿的情意至高至美,與其他地方的云相比較,別處的云自然失色。詩人通過兩種事物的對比暗喻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深情厚意,如滄海之水,巫山之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結尾兩句表達纏綿悱惻之情。再次用暗喻手法,以“花叢”暗喻女色。即使花容月貌、嬌美芬芳,也“懶于顧視”。“懶”字恰到好處,一方面表示亡妻后對其他女色毫不動心之意,另一方面也表示失去愛妻后那種懷舊不振的精神狀態。最后以“半緣修道半緣君”結尾,意蘊深刻。白居易《和答詩十首》中云:元稹平生“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詩人尊奉佛道,虔誠專一,失去愛妻,萬念俱灰,就更專心致志于修道了,以此來自我解脫,安慰九泉之下的妻子,以示自己沒有把她忘記。從詩表面上看,“緣道”、“緣君”各半,其實是統一的整體。“緣道”的起因是由于“緣君”,永懷圣潔之心,是曲筆,“緣君”才是真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表達了作者純潔的愛情,高尚的情操。
古典詩歌中的對比手法是屢見不鮮的,然而此詩的對比手法卻頗為奇特,運用靈活。在比較中比喻,對照鮮明,抒情強烈,氣勢不凡,符合人們審美心理。元稹的悼亡詩之所以感人,固然與他的真情實感有關,但倘若不注重表現手法,也不會具備令人嘆服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經典《離亭燕》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離騷》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