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1),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風闕(2),鐵騎繞龍城(3)。
雪暗凋旗畫(4),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5),勝作一書生。
【譯詩】戰爭的火警映紅長安城,我的心中難以平靜。辭別皇宮將帥領兵出征去,勇武的鐵騎已包圍敵人的軍營。看陣前大雪紛飛仿佛將軍旗上繪畫凋落,聽戰場寒風凄凄交雜著鼓聲隆隆。我寧愿是低級軍官赴疆場拼死一爭,也比做個舞文弄墨的庸碌書生要強。
【解析】《從軍行》原是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用以敘述軍旅戰事。本詩以唐初西北突厥犯境及唐軍衛邊為背景,展示出作者在強敵入侵、民族危機的關頭,決意投筆從戎,捍衛疆域的慷慨無畏的精神。“烽火照西京”,詩的一開始就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烽煙四起,戰亂在即的場面,并且戰火已經燒近長安腹地,兵臨首都城下,可見軍情已不僅僅是“犯境”,而大有陷城亡國之勢了。這當然是夸張之筆,但這個強烈的“照”字,卻很傳神地把戰事緊急的軍情傳輸給讀者,仿佛真的看到戰火已在眼前一樣。緊張的局勢,勢必引起關注,則下句“心中自不平”就成為自然而然的情緒連接,同時也道出了國家危難時刻,詩人憂國憂民的心境。“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從這兩句中的落筆取材看,是說此番出征乃是奉皇朝之命討敵懲惡,出師有名,是衛國保家的正義戰爭,則隆重莊嚴之感油然而生。鐵騎,顯示了衛邊將士的勇武無敵。用“繞”指代敵人被重重包圍,對唐軍的有效反擊做了進一步的渲染,使人們預感到了衛國戰斗的勝利。此后,筆鋒一轉,把視線移到了雙方交兵的戰場,“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的邊塞兩軍交戰的陣前。作者并未直接描寫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的肉搏場面,而是用了畫家的手法,用紛飛的大雪遮暗了戰旗上的圖畫這一視覺上的模糊景觀,以及凜烈的寒風夾雜著激越的戰鼓這一聽覺上的朦朧形象,來襯托出戰場的緊張情緒和肅殺氣氛。以自然環境中的風、雪的冰冷與無情代替了對血腥戰場的直接描繪,手法極高。最后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表達了做為文人的作者,在大敵當前的時刻,為了保衛國土的安寧,甘愿投筆從戎,作個小小的百夫長,而不愿去做一個咬文嚼字、貪求名利的書生,表達了自己投身衛國戰爭的決心。全詩語言凝煉而又富于色彩,用語十分巧妙,尤其對戰爭的側面描寫,別具一格。
上一篇:經典《今日良宴會》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伐檀》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