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九章》是《楚辭》的一個重要部分?!熬耪隆倍纸忉層卸阂皇峭跻菀詾椤罢抡?,著也,明也。言己所陳忠信之道甚著明也?!币皇侵祆湟詾椤扒确牛季顕?,隨事感觸,輒形于聲。后人輯之,得其九章,合為一卷,非必出于一時之言也?!憋@然,王逸的說法是望文生義,臆想出來的;朱熹的說法有道理。既然“九章”二字與九篇詩作數目吻合,何必再望文生義,枝外生枝?游國恩肯定地作了結論:“《九章》者,篇章之實數也。”
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的傳贊中說:“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庇衷诒緜髦袖洺觥稇焉场返娜?,均以《哀郢》、《懷沙》與《離騷》、《天問》等并列,并無“九章”這個總稱。故學者們推斷,“九章”的說法是后人加上去的。劉向的《九嘆·憂苦篇》中有句:“嘆《離騷》以揚意兮,猶未殫于《九章》。”這是“九章”二字的第一次出現。而劉向是《楚辭》的第一個編輯者,故馬茂元以為:“不難想象,這‘九章’之名是他加上的。”王逸的《楚辭章句》沿用了劉向的舊題,于是流傳下來。
關于這九篇詩作的創作時間與地點問題,歷來眾說紛紜。王逸說:“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國,憂心罔極,故復作《九章》。”則時間是在放逐之后,即頃襄王之時;地點是在“江南之野?!敝祆湟詾椤胺潜爻鲇谝粫r之言也。”后者較為有道理。
關于九篇詩作的安排次序,請看湯炳正統計的情況:
林云銘是:《惜誦》、《思美人》、《抽思》、《涉江》、《桔頌》、《悲回風》、《惜往日》、《哀郢》、《懷沙》(見《楚辭燈》)。
蔣驥是:《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頌》、《悲回風》(見《山帶閣注楚辭》)。
游國恩是:《惜誦》、《抽思》、《思美人》、《哀郢》、《悲回風》、《涉江》、《桔頌》、《懷沙》、《惜往日》(見《楚辭論文集》)。
郭沫若是:《枯頌》、《悲回風》、《惜頌》、《抽思》、《思美人》、《哀郢》、《涉江》、《懷沙》、《惜往日》(見《屈原研究》,后郭譯屈原賦時次序有變,略。)湯炳正以為:(1)《桔頌》,寫于頃襄王元年被讒之時。(2)《惜誦》,寫于頃襄王元年被放將行之前(以上兩章寫于郢都)。(3)《哀郢》,寫于頃襄王十四年,即由郢都至陵陽九年之后,又欲折而西行之時,寫于陵陽。(4)《抽思》,寫于頃襄王時即作者折漢而上,到達漢北之時。(5)《思美人》,寫于頃襄王時即作者由漢北折而南下之時。(6)《涉江》,寫于頃襄王時即由鄂渚而西南到達溆浦之時。(7)《悲回風》,寫于頃襄王時即西至溆浦欲暫停留之時,(以上兩章寫于溆浦)。(8)《懷沙》,寫于頃襄王時即由沅水東渡資水,又折湘而上之時。(9)《惜往日》,寫于頃襄王時即折湘北上抵達汨羅之時,(以上兩章寫于沅湘流域)。
上一篇:經典《九歌》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書憤》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