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沉醉東風〕村居
茅舍寬如釣舟,老夫閑似沙鷗。江清白發明,霜早黃花瘦,但開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滿穗秋,又打夠重陽釀酒。
【解析】江上垂釣之舟,其實是很窄的。茅舍如釣舟那樣寬,不由使人想起了陶淵明反能“容膝”的“衡宇”。陶淵明之所以感到住在里面很安適,主要是自己不再“心為形役”,有一種解脫感。這樣看來,曹德之所以興致勃勃地寫起村居生活,而且從陋室寫起,主要原因就是第二句的一個“閑”字。這是這首曲子的“詩眼”。他信筆寫去,字字不離村居的閑適之情,讀著讀著,一種樂趣就油然而生了。澄江如練,如老人的一束銀發舒展著,伸延著,屈曲著,繞著村子緩緩流過,是那樣清,清得發白。秋霜中的菊花更顯精神,開得滿園都是。外可見江水,內可見黃花,可見宅院地勢之好,景致之美。以上為茅舍內外之景,“但開樽沉醉方休”一句則寫了作者于茅舍中之事。打開酒罈,酒香撲鼻,“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怎能不吃得一醉方休呢?不閑適,又怎能自酌自飲,一醉方休呢?可見,寫醉還是寫“閑”。如果作者在村中閑居,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似曹雪芹“舉家食粥酒常賒”,他又怎么能“閑”得下去,樂得起來呢?于是,作者于“江糯”兩句中又寫了一派豐收的景象。五谷豐登,自然釀得起重陽新酒。到了那九九登高之日,不又可以開懷暢飲,得閑適之樂了嗎?寫豐收仍是為了寫“閑”,看似東描西寫,實則處處突出中心,可以說是“下筆如有神”了。這首小令是否為作者避伯顏之禍而作,已無法可考。倘為此時之作,小曲就脫開了一般的“歸園田居”之趣,而有了深刻的現實意義。你想,作者擺脫了案牘勞形的官宦生活,離開了絲竹亂耳的喧鬧都市,特別是避開了奸佞當道的現實,避開了殺身之禍,怎能不長長地出一口氣,怎能不由衷地熱愛這寧靜的村居生活。這樣,作者對上層社會黑暗現實的痛恨之情就自然流于紙上了。
上一篇:經典《〔雙調·沉醉東風〕》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雙調·沉醉東風〕秋景》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