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①
姜夔
元夕有所夢①
肥水東流無盡期②,當初不合種相思③。夢中未比丹青見④,暗里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⑤,人間別久不成悲⑥。誰教歲歲紅蓮夜⑦,兩處沉吟各自知。
【鑒賞】 此詞作于宋寧宗慶元三年 (1197),詞人時年四十二歲。姜夔風流灑脫,一生接觸不少煙花女子,但惟有對詞中所寫的這位合肥歌伎情有獨鐘,以至數十年間難以忘懷,并為她寫下了大量詞作,以慰相思之苦。
詞的開篇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點明 “肥水” 就是與她相見相戀的地方,相思也是在此地種下的。雖言 “不合”,卻并非真的悔恨當初的相戀,而是苦于不能長相守。流水無盡,猶言此恨無盡期; 正如李后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的感慨,起句就已十分沉重。接下來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寫夢境,好不容易夢見心上人,卻又被山中啼鳥很快驚醒了。而且夢中的她也看不真切,這恍惚迷離的感覺還不如去端詳她的畫像。詞人為美夢不能持久、不能成真而深感遺憾,只好退而求其次,以凝視她的畫像聊以自慰,寄托對她深深的懷念。日所思夜所夢,可見詞人對這位女子用情頗深,豈止在這元宵之夜,就是在平常歲月中,他也定然時時把這位女子想起,時時對她的畫像凝眸含情。
下闋出語平淡,卻情深意切。“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年復一年,鬢發已白,茫茫人海長相別,是否會因為久別而相忘于江湖、不再感到悲傷了呢? 一般而淪,這種艷遇大多是逢場作戲,不會長久,總會曲終人散;然而詞人與這位女子卻一反常規,雖然闊別多年,仍然兩情繾綣、心心相印。此種交往本已不同尋常,更何況此愛篤誠、此愛彌久,就更令人感動、更讓人感慨了! 詞人于平淡之語中低訴綿綿深情!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此句兼寫兩面,詞人深信不疑,那位多情的女子,也一定會在每年的元宵之夜、甚至在每一天都默默思念著遠在天邊的他。正所謂身處異地而情發一心!一個在天邊舉目長嘆,一個在窗前低眉沉吟。既有人在天涯的羈旅之愁,又有苦苦相思的斷腸之痛,此情此景,何等凄美動人!
全詞用語清淡而一往情深,不絕如縷,數十年如一日的相思,是一種怎樣強烈而執著的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何況是癡情兒女! 足見詞人乃至情至性之人。末尾兩句更是 “以峭勁之筆,寫繾綣之深情,一種無可奈何之苦,令讀者難以為情”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感動” 不足以表達讀者心靈震撼的強度,“難以為情” 十分貼切。
上一篇:《辛棄疾·鷓鴣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齊天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