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趙聞禮·賀新郎》螢
趙聞禮
螢
池館收新雨。耿幽叢、流光幾點,半侵疏戶。入夜涼風吹不滅,冷焰微茫暗度。碎影落、仙盤秋露①。漏斷長門空照淚②,袖紗寒③、映竹無心顧。孤枕掩,殘燈炷。練囊不照詩人苦④。 夜沉沉、 拍手相親,騃兒癡女。欄外撲來羅扇小⑤,誰在風廊笑語。競戲踏、金釵雙股。故苑荒涼悲舊賞,悵寒蕪衰草隋宮路⑥。同燐火,遍秋圃。
【鑒賞】流螢是夏秋夜空最富于詩意的景觀。那一閃一閃的螢光,從眼前飛過,使人產(chǎn)生了無數(shù)的遐想。熱烈的、荒涼的、癡情的、孤獨的,各種情緒,都會與螢火蟲相聯(lián)系。這首詠螢詞,從多種角度多種情緒的交織變換中,淋漓盡致地寫出螢火蟲這一小小動物對于人類社會的文化意義。傳說螢火蟲是腐草經(jīng)雨后變出的,所以這首詞以雨開頭。“耿幽叢”,是指微明微暗、幽深的灌木草叢,這里也是螢火蟲出沒的地方。“流光幾點,半侵疏戶”,螢火蟲尾部發(fā)光,由于人類視覺具有 “暫留” 的特性,所以在看飛行的螢火蟲時,看到的并不是移動的光點,而是一串連續(xù)的長長的流光。“半侵疏戶”,是說多半的流光,會侵入那蕭疏冷落的門戶。到了夜間,秋風涼爽,卻吹不走那螢火。螢火蟲的光是化學能的轉換,發(fā)光時并不發(fā)熱,所以說是 “冷焰”。從這詞中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對螢火蟲的觀察是非常仔細的,詞中的描述形容也是十分準確貼切的。但是,螢火蟲為什么要在夜間發(fā)光飛行呢?古人的詠物詩詞,是很少從動物學或植物學角度考慮問題的。詩人詞人們的著眼點,并不是物本身而是這個物對于人類的文化上社會上的意義。你看,詞人在描述了流螢之后,就轉入了典故的搬運,他試圖通過這些關于流螢或者原本與流螢并無關系的現(xiàn)成故事,來闡述螢火蟲在社會政治上和男女關系上的意義。螢火蟲飛過,那細碎的光影,落在金銅仙人的承露盤中; 螢火照亮了守在長門冷宮聽著滴漏聲的陳阿嬌的淚水; 而那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卻并無心思去顧及眼前的流螢。這些詞中所寫的金銅仙人、阿嬌和佳人,本身與螢火蟲并無關系,但他們是凝固了的歷史,既然他們的故事已經(jīng)永遠在暮夜中留下了位置,流螢就必然地有機會飛過這一段歷史,并賦予這些歷史故事以新的內(nèi)容。金銅仙人那悲憤的如鉛清淚,陳阿嬌那絕望的嘆息,翠袖佳人那生不逢時的深沉目光,豈不正是與流螢那長長而悲涼的光焰相合拍嗎?人類總是在悲嘆孤獨,那孤枕、殘燈,總會使人感到愛情、友誼的焦渴,那客館的流螢,也正是與孤枕殘燈相類似的 “觸物生情” 的 “物”。詞的下闋,繼續(xù)羅列現(xiàn)成意象或典故,以進一步展開關于螢的描述。與上闋不同的是,下闋前半部分,已經(jīng)從歷史回到 “現(xiàn)實”,雖然也用了典故,但卻是借用,寫的是現(xiàn)在,是關于螢的現(xiàn)實。詩人貧窮,點不起燈燭,用螢火蟲盛在紗布袋中照明。說是 “不照”,是不忍照見詩人的苦狀。而那些小兒女,卻天真爛漫,拍手游戲,相親相愛。欄干旁的小女孩,舉著扇子撲打流螢。他們在走廊中追逐嬉鬧,頭上金釵鬧得墮地也不知道。他們從上踏過,去追趕流螢。與這里的歡聲笑語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荒涼的故宮,于是全詞又回到了對歷史的回憶中。隋煬帝曾在行宮玩螢火,玩丟了性命,當年熱鬧一時的宮殿,如今已是一片荒草,那點點流螢,似鬼火,遍布在秋天的荒野之中。讀了這首詞,我們于是知道,原來小小的螢火蟲竟有這么沉重的文化歷史負擔!這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活得那么累,那么苦。其實,螢火蟲不過就是一種會發(fā)光的昆蟲而已。翻開任何一本生物學或動物學手冊,都會查到,江浙一帶常見的為 “黃螢”,學名Luciola terminalis,昆蟲綱,鞘翅目,螢科。夜間發(fā)光飛行,只是為了求偶交配而已。
上一篇:《辛棄疾·賀新郎》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陸游·釵頭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