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史達祖·喜遷鶯》
史達祖
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①,了無塵隔②。翠眼圈花③,冰絲織練,黃道寶光相直④。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最無賴,是隨香趁燭,曾伴狂客。蹤跡,漫記憶,老了杜郎⑤,忍聽東風笛。柳院燈疏,梅廳雪在,誰與細傾春碧⑥? 舊情拘未定,猶自學當年游歷。怕萬一,誤玉人夜寒簾隙。
【鑒賞】 這首詞通過描寫月夜燈市的景致,抒寫了人隨歲月老,青春情懷難再的孤獨情緒。
詞的上闋寫月夜燈市的美景及賞景樂事后的心理感受。前三句主寫月夜之景。月光如水,宛如玉珠欲滴。天空一片明亮,潔凈無塵。天與地之間在這明凈的月光下離得是那么的近,浩渺長空仿佛就在眼前一般。詞人用清虛之筆,給即將粉墨登場的燈市營造了一個亮麗的空間。接下之句,即寫繁華的燈市。“翠眼圈花” 是寫花燈品種之多,式樣之繁復,色彩之艷麗。各種花燈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 千萬盞花燈照耀在街市上,如同太陽月亮光交織在一起一樣耀眼。有此等勝景,照常理,當應賞之而后快。詞人下一句 “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是說有這樣的美景,卻早已沒了賞景的心致,一語道出了不盡的歲月催人老的滄桑感。“春色” 在此處即指如此眾多的美景。更無奈的是,卻又推卻不了友人之邀,只得“隨香趁燭”,伴 “狂客” 相游。樂景與悲情相對照,更襯托出詞人自己心中的無奈情懷。
詞的下闋寫詞人面對燈市良夜之景,回憶少年游興時光,反襯今天的落寞孤寂。當年的游歷足跡還依稀記得,但歲月流光,好日子不再,風中傳來的笛聲已是那么幽怨。歷史上唐代詩人杜牧經常光顧青樓,與歌伎廝混。作者用此典故作比,既是對昔日奢華生活的追憶,但 “老了杜郎” 句中一個 “老” 字,又強烈地反襯出此時的悲凄: 舊時柳樹圍繞的院落中燈光依稀,開著梅花的廳前積雪依在,但人卻不知何處去了,無人 “細傾春碧”,只落得個顧影自憐,孤獨的情懷可以想見。詞末以舊情未拘,想趁此重拾舊日情懷作結,表面上看來是詞人少年心性未改,但以此勉強之筆寫來,實更含不盡的無奈,更使詞的情感顯得凄涼備至。
上一篇:《劉一止·喜遷鶯》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柳永·夜半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