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是一首描寫深夜大雪的小詩,作于江州司馬任上。寒冬之夜,已經入眠的詩人突然被驚醒,他立刻感到涼氣逼人;回眸望去,窗前一片光明。是天亮了嗎?不,那冰冷的衾枕和窗外的白色分明提醒他:下雪了。你聽,那不時傳來的聲響,不正是大雪壓斷嫩竹的聲音嗎?
短短四句,淡淡敘來,讀著似乎是聽作者話家常。細細回味,可以發現,詩人并未對這場大雪作過多的描述,而是側重對自我感覺變化的體察,整首詩正是記錄了這個體察的過程。先是感到寒意,然后看見白色,又聽到折竹之聲,才知雪意已深。詩人用十分簡潔的語言概括細微的感覺過程,五官并使,緊扣詩題,生動之處,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此作雖短,卻很有回味,三、四兩句,通過竹子被壓斷的描寫來反襯風雪的猛烈,不僅與前兩句相呼應,而且點出了夜雪下的時間已經很長,不露痕跡地道出屋內之人深覺寒冷的心情。詩歌造成了一種寒意侵人的氣氛,這與作者在江州的處境和心緒不無關系,黑暗的冬夜,厚厚的積雪,摧殘著嫩竹的生命,也許象征著作者的政治前途,因此,作者對寒冷的感受要遠遠勝于他人。
上一篇:白居易《夜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白居易《閨怨詞(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